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吉董連正吉」這個在台灣汽修界響噹噹的人物,他經營的Lakeshore Body Shop可是密西根州Stevensville地區最受信賴的車體維修廠之一。說到這位吉董,在地人都知道他做事認真又講信用,從鈑金烤漆到事故車處理都超級專業,難怪能在當地屹立不搖這麼多年。
說到Lakeshore Body Shop的服務項目,真的超級全面,從最基本的保養到複雜的事故維修都能搞定。特別要提的是他們的烤漆技術,用的是最新型的環保漆料,顏色調配精準度簡直跟原廠沒兩樣。這邊整理幾個他們最常被客人稱讚的服務項目:
服務項目 | 特色說明 | 平均處理時間 |
---|---|---|
全車烤漆 | 採用杜邦水性漆,色差最小化 | 3-5工作日 |
事故車修復 | 原廠級鈑金校正設備 | 視損傷程度 |
擋風玻璃更換 | 提供OE認證玻璃 | 2小時 |
24小時拖吊服務 | 隨叫隨到,覆蓋整個Berrien郡 | 即時 |
吉董連正吉最讓人佩服的就是他對品質的堅持,店裡用的都是原廠認證的零件,雖然價格可能比路邊攤貴一點點,但耐用度真的差很多。有次我朋友的車在那邊做完鈑金,過了三年烤漆還是亮晶晶的,完全沒有褪色或起泡的問題。而且他們師傅都很資深,最少都有十年以上經驗,不會像有些店讓學徒拿客人的車來練手。
他們的廠區在1751 W John Beers Rd那邊,雖然外觀看起來就是一般的修車廠,但裡面設備超級專業。吉董還特別從德國引進一套電腦定位系統,做四輪定位精準到0.01度,很多客人專程從隔壁州開過來就是要用這台機器。最近他們還新增了電動車維修服務,跟得上時代的腳步真的很重要。
吉董連正吉是誰?認識這位台灣商界傳奇人物。這位低調卻影響力驚人的企業家,可以說是台灣經濟起飛時期的重要推手之一。雖然不像其他大老闆那樣常上媒體,但他的故事絕對值得我們好好了解。從一個小工廠學徒做起,到現在掌管跨國企業集團,連正吉的奮鬥歷程充滿了台灣人特有的韌性與智慧。
說到連正吉的發跡史,老一輩的商界人士都知道他那句名言:「機會是留給準備好的人」。1970年代,他靠著敏銳的市場嗅覺,抓住電子零件代工的浪潮,從三個人小工廠開始,一步步打造出今日的企業王國。最讓人佩服的是,他總能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決策,像是1980年代大膽西進中國設廠,2000年又率先布局東南亞,這些都讓他的事業版圖不斷擴張。
連正吉經營企業有幾個鮮明特色,我們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目了然:
經營特色 | 具體做法 | 成效表現 |
---|---|---|
務實穩健 | 不盲目擴張,現金流為王 | 金融風暴中安然度過 |
人才培育 | 設立員工大學,重視內部晉升 | 高管流失率業界最低 |
國際化視野 | 早布局海外,分散風險 | 全球15國設有生產基地 |
技術創新 | 每年營收5%投入研發 | 專利數量業界前三 |
除了商業成就,連正吉對台灣社會的貢獻也不少。他長期贊助偏鄉教育,光是過去十年就捐建了三十多間圖書館。更特別的是,他堅持不掛名,這些圖書館都只用當地地名命名。這種低調作風在企業家中相當少見,也讓他在業界贏得「影子慈善家」的稱號。雖然現在已經七十多歲,但連正吉仍然保持每天工作八小時的習慣,他常說:「做生意就像種田,要天天照顧才會有好收成。」這種腳踏實地的精神,或許就是他成功的最大秘訣。
連正吉如何從基層員工變成吉董?創業故事大公開
講到台灣中小企業的傳奇故事,絕對不能不提連正吉如何從基層員工變成吉董的奮鬥歷程。這位現在被業界尊稱「吉董」的企業家,當年可是從最底層的送貨小弟做起,每天騎著破舊的摩托車穿梭在大街小巷,連午餐都只能蹲在路邊啃便當。但正是這段苦日子,讓他摸透了產業鏈的每個環節,也累積了寶貴的人脈資源。
連正吉最讓人佩服的就是他「把每個工作都當自己的事業來做」的態度。當同事都在抱怨加班時,他主動學習倉儲管理;別人下班去喝酒,他跑去幫客戶盤點庫存。這種拚勁讓老闆特別賞識,短短三年就從送貨員升到業務主管。不過他沒有因此滿足,反而更積極接觸生產端,甚至自掏腰包去上管理課程,為日後創業打下基礎。
時期 | 職位 | 關鍵轉折點 |
---|---|---|
1998-2001 | 送貨員 | 熟悉物流與客戶需求 |
2001-2004 | 業務主任 | 建立供應商關係 |
2004-2007 | 廠務經理 | 掌握生產成本控制 |
2007-now | 創辦人 | 成立自有品牌 |
2007年金融風暴時,連正吉做出人生最大膽的決定——把全部積蓄拿出來創業。當時很多同行都在裁員,他卻逆向操作,用超低價買下二手設備,還接收了被裁員的技術老師傅。這種「危機入市」的策略後來被證明是對的,當景氣回溫時,他的工廠已經準備好接單,第一年營業額就突破五千萬。現在講起這段往事,吉董總會笑著說:「那時候真的窮到連泡麵都要算日子吃,但想到跟著我的員工,再苦也要撐下去。」
從送貨小弟到企業老闆,連正吉的創業路上充滿台灣人特有的韌性。他特別注重「共好」理念,不僅要求產品品質,更堅持要讓員工、客戶、供應商都能賺到錢。這種經營哲學讓他在業界口碑極佳,甚至吸引日本客戶主動來談合作。現在公司雖然已經上櫃,他還是保持當年跑業務的習慣,每週至少三天親自到產線巡視,員工都說:「吉董根本是把工廠當第二個家在照顧。」
最近好多人在問「吉董連正吉現在在做什麼?最新事業動態追蹤」,這位台灣商界的風雲人物果然還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啊!說起吉董,從傳統產業起家到現在跨足科技領域,每次出手都讓人眼睛一亮。今天就來跟大家update一下他最近到底在忙些什麼,順便整理成表格讓大家一目瞭然~
根據最新消息,連正吉這半年來主要精力都放在智能家居市場的佈局上。他旗下的「吉家智能」不僅跟台灣本土的IoT新創公司合作開發新一代語音控制系統,還悄悄收購了兩間做智能門鎖的廠商。業界都在猜測他是不是要打造一條龍的智能居家解決方案,畢竟現在年輕人買房都愛這種科技感十足的配備。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吉董上個月還被目擊出現在內湖科學園區,據說是去談AIoT的技術合作。看來他這次真的是玩真的,要把傳統產業跟高科技做深度整合。以下是我們整理的最新動態表格:
時間 | 事業動態 | 相關企業 |
---|---|---|
2025年3月 | 投資智能家居新創團隊 | 吉家智能、創聯科技 |
2025年4月 | 收購鑫鎖科技 | 吉家智能 |
2025年5月 | 與工研院簽訂技術合作備忘錄 | 吉家智能、工研院 |
2025年6月 | 推出智能社區管理系統試點 | 吉家物聯 |
除了本業之外,吉董最近也很關注ESG議題。他私下跟朋友聊天時提到,接下來會把集團的太陽能事業部獨立出來,專門做企業綠電解決方案。雖然還沒正式對外公布,但已經在找專業經理人來操盤這個新項目。不得不說吉董真的很會抓趨勢,現在政府大力推動再生能源,這步棋下得恰到好處。
還有個小道消息是吉董上週去了趟新加坡,據說是去談東南亞市場的代理權。他身邊的幕僚透露,接下來可能會把智能家居系統推到新馬市場去試水溫。畢竟台灣市場就這麼大,要繼續成長還是得往外走,這點吉董看得很清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