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間店最讓人頭痛的就是「店鋪命名」啦!一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店名,能讓客人一眼就記住你,甚至還沒進門就對你的店產生好感。今天就跟大家分享幾個取店名的小技巧,還有台灣人最愛的命名風格,讓你不用再為取名傷腦筋~
首先要注意的是,店名最好跟你的商品或服務有關聯性。比如賣雞排的取名「轟炸雞場」、賣珍奶的叫「珍珠人生」,這種一目了然的命名方式最不容易出錯。如果想要特別一點,可以用諧音梗或在地化元素,像台南有間牛肉湯叫「文章牛肉湯」,因為老闆真的姓文章,這種真實故事反而讓客人印象深刻。
這裡整理了幾種常見的店鋪命名方式,給大家參考:
類型 | 舉例 | 適合業態 | 優點 |
---|---|---|---|
直白描述型 | 老張牛肉麵 | 傳統小吃、老店 | 簡單好記 |
諧音創意型 | 茶湯會(插隊會) | 手搖飲、年輕品牌 | 容易引起話題 |
在地情感型 | 艋舺鹹粥 | 地方特色美食 | 強化地域連結 |
文青風格型 | 小日子商號 | 文創商品、咖啡廳 | 營造氛圍感 |
外語混搭型 | Morni早餐 | 早午餐、西式餐飲 | 感覺比較時尚 |
取名字的時候也要考慮到客群,像賣給年輕人的店可以用比較俏皮的詞,像是「朕餓了」、「啊母啊姆鍋燒意麵」;如果是走高級路線的餐廳,可能就要用「饗宴」、「品悅」這類比較典雅的詞彙。最近還流行用emoji當店名,像是「🍔漢堡研究室」,特別適合IG打卡宣傳。
另外要提醒大家,取完名字記得先上經濟部商業司網站查查看有沒有被註冊過,免得裝潢都做好了才發現撞名。有些老闆會特地找算命師算筆畫,雖然見仁見智,但如果能讓自己安心也不錯啦!最後記得測試一下,把取好的店名念給朋友聽,看看他們能不能一次就記住,或是會不會產生奇怪的聯想喔~
1. 開店必看!如何取個讓人過目不忘的店名?這可是創業第一步的關鍵啊!在台灣街頭巷尾,那些讓人一眼就記住的店名,背後都有巧妙心思。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技巧,幫你的小店取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名字,讓客人還沒進門就先對你印象深刻。
首先,店名最好跟你的商品或服務有直接關聯。比如賣滷味的「滷底撈」、賣雞排的「惡魔雞排」,這種一看就知道在賣什麼的店名,客人不用猜就能聯想。但記得要避開太常見的組合,像「好吃XX」、「美味XX」這種已經被用到爛的詞,反而容易讓人忘記。
再來,可以考慮加入台灣人熟悉的在地元素或趣味梗。像是「珍煮丹」玩珍珠奶茶的諧音、「麻吉奶奶」用麻糬的諧音加上親切感,這種名字既接地氣又好記。不過要注意尺度,太難懂的諧音或太冷的梗反而會讓客人一頭霧水。
下面整理幾個取名方向給大家參考:
類型 | 舉例 | 特色說明 |
---|---|---|
產品直白型 | 鬍鬚張滷肉飯 | 直接點出招牌商品 |
諧音創意型 | 湯姆熊(同樂) | 用諧音增加記憶點 |
在地特色型 | 度小月擔仔麵 | 結合台灣歷史或地名 |
趣味故事型 | 阿婆鐵蛋 | 用創辦人或特色故事命名 |
另外要注意的是,店名最好簡短有力,2-4個字最容易記住。太長的店名像是「超級無敵好吃牛肉麵專門店」,雖然描述得很詳細,但客人根本記不住全名。還有就是要避開難念的生僻字,像「犇羴鱻」這種名字,雖然很有特色,但很多客人根本不會念,反而造成傳播上的障礙。
最後提醒大家,取好店名後記得先上網查查看有沒有重複,也可以去經濟部商業司的網站查詢公司名稱登記狀況。畢竟如果跟別人撞名,後續可能會有很多麻煩。也可以先問問身邊朋友對店名的第一印象,收集意見再決定,畢竟店名一用就是好幾年,一定要慎重啊!
2. 為什麼好店名能讓生意翻倍?專家解析命名秘訣,這可是開店老闆們最常問的問題之一。一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店名,真的能讓客人自動幫你宣傳,甚至變成在地人口中的「巷仔內」名單。今天就用台灣人最熟悉的例子,來聊聊取店名的眉角在哪裡。
首先,店名要讓人一聽就懂你在賣什麼。像台南的「阿堂鹹粥」、台北的「林東芳牛肉麵」,直接把招牌商品放進店名裡,客人不用猜就知道這裡什麼最厲害。但也不是所有店都適合這樣直白,文青咖啡廳取「貳樓」這種帶點意境的反而更有記憶點。重點是要符合你的客群喜好,太拗口或難懂的反而會讓客人卻步。
再來看看好店名通常具備哪些特質:
特點 | 例子 | 效果 |
---|---|---|
好唸好記 | 鼎泰豐 | 容易口耳相傳 |
在地連結 | 鬍鬚張 | 強化認同感 |
行業聯想 | 鮮芋仙 | 一看就知道賣什麼 |
獨特性 | 春水堂 | 避免跟別人撞名 |
最後要提醒的是,現在人找店都先上網搜尋,所以店名最好避開「ㄧ」、「の」這種難輸入的字,也不要取太常見的詞像「美味」、「好吃」,不然Google搜尋時你的店可能會被淹沒在結果裡。像台中「宮原眼科」雖然聽起來不像賣冰淇淋,但因為夠特別反而成為打卡熱點,這就是成功案例啦!
3. 小店創業者必學!5種超實用店鋪命名技巧
開店最頭痛的就是取店名啦!一個好記又有特色的店名,能讓客人一眼就記住你。今天就來分享5個在地小店超愛用的命名技巧,幫你的創業之路有個好開始~
1. 在地化命名法
直接用在地特色來取名,讓客人感覺親切又有歸屬感。像是「大稻埕滷肉飯」、「艋舺鹹粥」,這種名字一聽就知道是道地台灣味,而且在地人會特別有共鳴。
2. 諧音梗玩創意
台灣人最愛諧音梗了!把常見詞彙改個發音或字,馬上變得有趣又好記。例如「餃佼者」(餃子店)、「茶湯會」(諧音「查某會」),這種取名方式年輕人都很買單~
3. 直接點出特色
與其讓客人猜,不如直接把賣點寫在店名裡!看看這幾種命名方式:
類型 | 範例 | 優點 |
---|---|---|
產品特色 | 「巨無霸雞排」 | 一看就知道份量驚人 |
製作方式 | 「炭烤香腸」 | 強調傳統炭烤風味 |
價格優勢 | 「50元便當」 | 直接吸引預算型客人 |
4. 加入人名或暱稱
用老闆名字或綽號來命名,像是「阿婆鐵蛋」、「阿堂鹹粥」,這種取名方式特別有溫度,客人會覺得像在朋友家買東西一樣親切。
5. 用數字增加記憶點
數字組合簡單好記,像是「八方雲集」、「三媽臭臭鍋」都是成功案例。數字還能暗示營業時間(如「24小時豆漿」)或產品數量(如「十全排骨」),一舉多得!
取店名其實不難,重點是要讓人一看就懂、聽過就記得住。下次經過巷口小店時,不妨多觀察他們的命名巧思,說不定能激發你的靈感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