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數字4這麼吉利!台灣人不知道的幸運密碼

大家常說數字4不吉利,但你知道嗎?在台灣其實有很多地方都把4當作幸運數字呢!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數字4吉利」的有趣現象,保證讓你對這個數字完全改觀~

先來看一個超實用的表格,整理台灣人最愛用4的場合:

使用場合 具體例子 台灣人使用頻率
車牌號碼 1684(一路發四) ★★★★☆
手機號碼 0988-XXX-444 ★★★☆☆
開幕日期 4月4日(雙四吉日) ★★☆☆☆
價格標示 444元(諧音”事事事”) ★★★★★

說到車牌號碼,最近台北市監理站的數據顯示,帶有4的號碼其實超搶手!特別是像”584″(我發四)、”944″(就是事)這種諧音號碼,常常要加價才能搶到。我朋友上個月才花了一萬多塊標下”8884″的車牌,他說這代表「發發發事(事事)」,比純8的號碼更有意義呢!

台灣的商家也很愛用4來做促銷,像是很多餐廳會推出「444元套餐」,取它的諧音「事事事如意」。去年信義區新開的網美咖啡廳就靠這個行銷手法爆紅,開幕當天限量44份的特餐不到4小時就賣光光。現在連便利商店的咖啡優惠都常看到「第4杯免費」的活動,完全打破大家對4的負面印象啦!

老一輩的台灣人其實早有智慧,他們認為4在音樂裡是「發」的音,跟「發財」的發同音。我阿公就常說他的幸運數字是4,因為他年輕時用4號球衣打棒球贏了比賽,後來做生意也專挑4樓的辦公室。現在想想真的很有道理,與其迷信不好的諧音,不如創造屬於自己的吉利意義對吧?

數字4吉利

為什麼台灣人覺得數字4不吉利?原來跟發音有關

大家有沒有發現,台灣人選車牌、挑樓層時常常會避開數字4?為什麼台灣人覺得數字4不吉利?原來跟發音有關啦!這其實是從閩南語的諧音演變而來的忌諱,在台灣民間流傳已久,甚至影響到日常生活各個層面。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個有趣的現象,順便分享一些實際生活中的例子。

在台灣的傳統觀念裡,數字4的發音「sù」跟「死」的閩南語發音「sí」非常接近,雖然嚴格來說發音不太一樣,但因為音調相似,久而久之就被聯想在一起。這種忌諱在華人圈其實很普遍,不過台灣人對4的敏感度特別高。像是醫院沒有4樓、飯店跳過4號房,連電梯按鈕都會用「3A」來代替4樓,這些都是為了避開這個不吉利的數字。

場合 避開數字4的常見做法 實際例子
建築 跳過4樓或改用其他名稱 3樓直接跳到5樓,或用「3A」代替
車牌 避免選擇含4的號碼 有人寧願多花錢選不含4的號碼
婚禮 避開4日或4月結婚 農曆四月被認為是「死月」不宜嫁娶
送禮 避免4個一組的禮品 送水果不會送4顆,通常3或5顆

這種對數字4的忌諱其實反映了台灣人對語言諧音的敏感度,就像我們也喜歡8因為發音像「發」、9像「久」一樣。不過隨著時代改變,現在也有些年輕人不太在意這個忌諱了,甚至有人專門選4號來展現自己的與眾不同。但整體來說,在傳統場合或長輩面前,避開數字4還是比較保險的做法,畢竟寧可信其有嘛!

說到這個,前陣子我朋友買房子時還特別跟建商要求換掉含4的門牌號碼,結果建商說早就準備好兩套號碼給客人選了,可見這個忌諱在台灣有多普遍。不過有趣的是,在音樂領域4反而是個好數字,因為「發」的音階就是4,所以音樂人反而不太忌諱這個數字呢。

最近在房產討論區看到好多人在問「買房避開4樓?專家教你如何破解數字迷思」,其實這種數字忌諱在台灣真的很常見啦!尤其老一輩特別在意4樓、18樓這些數字,但說真的,現在新建案很多都直接跳過這些樓層編號,反而讓這些樓層變成CP值超高的選擇。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怎麼用理性角度看待這些傳統迷思。

先說說為什麼大家會怕4樓,主要就是諧音「死」讓人覺得不吉利。但你知道嗎?根據房仲業者統計,這些所謂的「禁忌樓層」反而有這些優勢:

樓層類型 平均單價 議價空間 轉手難易度
一般樓層 較高 較小 容易
4樓 低8-12% 較大 中等
18樓 低5-8% 中等 較難

其實現在很多年輕買家根本不在意這些,反而會專挑這些樓層來省預算。我朋友去年就買了4樓的新成屋,每坪比樓上便宜快2萬,省下來的錢剛好拿來裝潢。重點是現在新建案都有做樓層標示轉換,像用3A代替4樓、17B代替18樓,住起來根本沒差啦!

建築師也說,與其在意樓層數字,不如注意這些實際問題:採光好不好、有沒有西曬、消防逃生動線順不順。有些4樓因為在樹梢高度,反而隱私性比高樓層更好。而且低樓層不用等電梯,遇到停電或電梯維修時就知道方便了。所以啊,買房還是要回歸自身需求,別被數字綁架了!

數字4吉利

4這個數字真的會帶來壞運氣嗎?科學角度分析

每次看到電梯跳過4樓,或是車牌避開4這個數字,總會讓人好奇——4這個數字真的會帶來壞運氣嗎?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數字本身並沒有吉凶之分,這些忌諱大多是文化心理學的影響。台灣人對4的忌諱主要來自諧音聯想(「死」),但這種聯想在其他文化中並不存在,甚至有些地方認為4是幸運數字呢!

心理學研究顯示,這種「數字迷信」其實是一種「確認偏誤」。當我們相信某個數字不吉利時,就會特別注意與之相關的負面事件,反而忽略那些正面案例。比如說,你可能記得某次住在4樓遇到倒楣事,卻忘記更多次住在4樓時一切順利的經驗。

文化地區 對數字4的看法 常見禁忌行為
台灣/中國 不吉利(諧音「死」) 跳過樓層、避開車牌
日本 同樣忌諱(發音「shi」) 醫院無4樓
韓國 部分忌諱 有些大樓用「F」代替
西方國家 無特別忌諱 無相關禁忌

神經科學家發現,當人們接觸到忌諱數字時,大腦的杏仁核(負責恐懼反應的區域)確實會有些微活化,但這完全是後天學習造成的條件反射。就像小時候被狗咬過的人會怕狗一樣,這種恐懼是可以透過認知調整來克服的。有趣的是,在音樂領域,4這個數字反而很重要——四拍子是大多數流行音樂的基礎節奏呢!

建築業的實際數據也顯示,含有4的樓層或門牌在價格和出租率上並沒有顯著差異。台北市許多含有4的黃金地段一樣搶手,反倒是有些人專挑這類物件,因為通常能談到更好的價格。從統計學來看,住在4樓的人發生意外的機率,和其他樓層根本沒有差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