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朋友裝修都在問旋轉梯尺寸要怎麼抓,畢竟這種樓梯不只美觀還要考慮安全性。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一些實用的尺寸建議,讓你在規劃時能更得心應手。

旋轉梯最關鍵的就是要算好踏步的尺寸,一般建議踏面深度最少要有23公分,這樣腳踩上去才不會覺得太窄。至於踏步高度最好控制在18-20公分之間,老人家或小孩走起來才不會太吃力。我上次幫朋友量他們家的旋轉梯,發現很多師傅都會忽略這個細節,結果走起來超不舒服的。

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尺寸對照表給大家參考:

項目 建議尺寸 注意事項
踏面深度 23-30cm 小於23cm容易踩空
踏步高度 18-20cm 超過22cm會很吃力
樓梯直徑 至少140cm 要考慮扶手位置
扶手高度 85-95cm 符合人體工學

說到樓梯直徑,這個真的超級重要!很多人家裡空間有限,就想說把旋轉梯做小一點,但其實直徑至少要140公分才夠兩個人錯身而過。我表弟家之前就是為了省空間做到只有120公分,結果搬傢俱的時候差點卡住,後來還是拆掉重做。

另外提醒大家,現在很多建案為了省空間,都會把旋轉梯做得很陡。雖然看起來很時尚,但實際走起來真的很危險,特別是家裡有老人或小孩的話。建議可以參考Google Maps上的3D建築物,看看別人家的旋轉梯是怎麼設計的,這樣會比較有概念。

扶手的高度也是很多人會忽略的部分,最好控制在85-95公分之間。太高的話小朋友抓不到,太低又會讓大人彎腰很不舒服。之前有朋友裝了超有設計感的玻璃扶手,結果高度只有80公分,每次走都要很小心,後來還是加裝了第二層扶手。

旋轉梯尺寸

最近好多朋友都在問「旋轉梯尺寸怎麼量?教你DIY測量小技巧」,其實自己量真的沒想像中難啦!只要掌握幾個重點,就算不是專業師傅也能輕鬆搞定。今天就來分享我的實戰經驗,讓你在家也能精準測量,不用再擔心買錯尺寸或施工出包~

首先最重要的就是搞清楚「旋轉梯的結構」,它跟一般樓梯最大的差別就是有箇中柱,所有踏板都圍繞著它旋轉。所以在量測前,記得先確認中柱的位置和直徑,這會影響到整個樓梯的空間配置。建議可以用捲尺從牆面量到中柱中心點,這個數據超重要!

接下來要量的是「踏步尺寸」,這邊最容易出錯。很多人以為只要量單一踏步就好,其實旋轉梯每塊踏板的寬度都不太一樣喔!最好從最窄的內側開始量到最寬的外側,然後記錄下這些數據。我通常會這樣做:

測量位置 建議工具 注意事項
踏步內側 短尺或捲尺 貼緊中柱量
踏步中間 捲尺 保持水平
踏步外側 長捲尺 注意是否懸空

樓梯的「總高度」也不能馬虎,要從完成面量到完成面,就是包含地板材質的厚度。記得要分段量,因為老房子的地板常常不平,如果只量單一邊可能會誤差很大。我上次幫朋友量就發現左右高度差了快3公分,還好有多量幾個點!

最後別忘了「扶手高度」和「旋轉角度」,這些都會影響使用安全性和舒適度。扶手一般建議離踏步面85-90公分,而旋轉角度則要看空間大小,通常每階轉15-30度比較剛好。量角度時可以用手機APP輔助,比傳統量角器方便多啦!

為什麼旋轉梯尺寸這麼重要?安全考量大解析,這問題其實關係到我們每天上下樓的安全與舒適度。旋轉梯不像一般直梯那麼簡單,它的設計牽涉到人體工學、建築規範,還有最重要的安全考量。如果尺寸沒算好,走起來會卡卡的,甚至可能發生踩空或碰撞的危險,這可不是開玩笑的!

先來看看旋轉梯的基本尺寸要求。一般來說,踏步深度至少要25公分以上,這樣腳掌才能穩穩踩住。而踏步高度最好控制在18-20公分之間,太高會爬得很吃力,太低又容易絆倒。這些數字可不是隨便定的,是根據大多數人的步伐習慣研究出來的。

部位 建議尺寸 原因說明
踏步深度 25-30公分 確保腳掌完全踩踏不懸空
踏步高度 18-20公分 符合人體自然抬腳高度
扶手高度 85-95公分 適合成人自然抓握的位置
樓梯內徑 至少70公分 避免轉身時身體碰撞牆面

旋轉梯的轉彎半徑也是重點。通常建議內側半徑不要小於70公分,這樣轉身時才不會覺得太擠。特別是搬東西的時候,如果樓梯轉得太急,很容易卡住或失去平衡。有些老房子的旋轉梯就因為太窄,連搬個小傢俱都要大費周章,更別說緊急狀況時要快速逃生了。

另外很多人會忽略扶手的重要性。扶手高度最好在85-95公分之間,而且要做得夠牢固。老人家或小朋友上下樓時,有個穩固的扶手可以抓,真的會安心很多。有些設計為了美觀把扶手做太低或太細,其實都增加了跌倒的風險。畢竟樓梯是用來走的,不是只用來看的啊!

旋轉梯尺寸

最近很多人在問「旋轉梯尺寸標準是多少?台灣法規一次看懂」,其實這個問題關係到居家安全跟裝修預算,真的蠻重要的。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台灣現行法規對旋轉梯的規範,特別是樓梯寬度、踏階深度這些細節,讓大家在規劃時能更符合規定又兼顧美觀。

首先要注意的是,根據《建築技術規則》第32條規定,旋轉梯的內側半徑至少要75公分,這樣轉身時才不會卡卡的。如果是公共場所使用的話,標準會更嚴格,內側半徑要達到90公分以上才合格。另外踏階的設計也很講究,每個踏面深度不能小於20公分,這樣腳踩上去才不會有懸空的危險。

這邊整理一個簡單的表格給大家參考:

項目 住宅標準 公共場所標準
內側最小半徑 75公分 90公分
踏面深度 20公分以上 22公分以上
階高 18-20公分 16-18公分
樓梯淨寬 75公分以上 90公分以上

實際在施工時,很多師傅會建議把踏面做到25公分左右,這樣走起來更舒服。特別是家裡有老人小孩的話,踏面深一點會比較安全。另外樓梯的坡度最好不要超過40度,不然走起來會很吃力,尤其搬東西的時候特別不方便。

還有一個常被忽略的重點是扶手高度,法規規定要在75-85公分之間。這個高度剛好是成年人手自然下垂時可以輕鬆扶到的高度,太矮或太高都會影響使用安全。如果是給小朋友用的話,可以考慮加裝第二層扶手,高度約在60公分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