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知道嗎?我們常聽到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年份」其實就是天干地支紀年法,這種古老的計時方式在台灣的農民曆、廟宇籤詩都還看得到蹤影。老一輩的人特別喜歡用這個來算八字、看流年,今天就來跟大家聊聊這些天干地支的小知識,讓你下次看到也不會一頭霧水啦!
天干總共有十個,就是大家熟悉的「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則是十二生肖「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這兩個組合起來就是我們說的干支,每60年會循環一次,所以叫「一甲子」。像2025年是乙巳年,明年2026年就是丙午年,這樣依序輪下去。
天干 | 地支 | 範例年份 | 常見說法 |
---|---|---|---|
甲 | 子 | 2024 | 甲子年 |
乙 | 丑 | 1985 | 乙丑年 |
丙 | 寅 | 1986 | 丙寅年 |
丁 | 卯 | 1987 | 丁卯年 |
很多台灣人會用這個來看自己的「本命年」,就是地支跟出生年一樣的年份。像屬蛇的人遇到巳年就是本命年,老人家說要穿紅內褲避邪呢!而且每個天干地支組合都有不同的五行屬性,比如甲屬木、子屬水,加起來就是「木水」的年份。這些在傳統擇日、命名都很有講究。
廟裡求籤的時候,常常會看到籤詩上寫著「丙戌年」、「戊寅年」之類的,其實就是在告訴你這支籤是什麼時候寫的。有些老店家的招牌也會刻上開業的干支年份,看起來特別有味道。現在年輕人可能比較少用,但學會看這個,跟阿公阿嬤聊天就多一個話題啦!
天干地支怎麼算?教你快速查詢自己的出生年干支。這套古老曆法其實沒想像中複雜,只要掌握簡單規則,就能輕鬆找出自己的出生年對應的天干地支組合。台灣人常說的「生肖」就是地支的一部分,但完整的天干地支其實是由10個天干和12個地支互相搭配組成,每60年會循環一次,也就是我們常聽到的「一甲子」。
首先要知道天干有10個: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則是12個: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者按照固定順序配對,例如2023年是癸卯年,2024年就是甲辰年,依此類推。最簡單的查詢方法是直接對照西元年份,這裡整理了一個近年的對照表:
西元年份 | 天干地支 | 生肖 |
---|---|---|
2020 | 庚子 | 鼠 |
2021 | 辛丑 | 牛 |
2022 | 壬寅 | 虎 |
2023 | 癸卯 | 兔 |
2024 | 甲辰 | 龍 |
2025 | 乙巳 | 蛇 |
如果想自己動手算,可以記住1984年是甲子年這個基準點。用你想查的年份減去1984,得到的數字除以60,餘數就是該年在60甲子循環中的位置。比如2025年減1984等於41,41除以60餘41,對應到天干地支就是乙巳年。這個方法雖然需要一點計算,但學會後就能隨時推算出任何年份的干支。
另外要注意的是,天干地支年是以農曆新年為分界,不是國曆的1月1日。所以像2025年2月17日之前出生的人,其實還是屬於2024甲辰年。這也是為什麼有些人的生肖會跟西元年頭出生的人不一樣,關鍵要看具體出生日期有沒有過農曆新年。
為什麼台灣農民曆都用甲乙丙丁來標年份?
每次翻開農民曆,總會看到「甲子年」、「乙丑年」這種用天干地支標註的年份,為什麼台灣農民曆都用甲乙丙丁來標年份?其實這是源自中國古代的干支紀年法,已經流傳了三千多年。這種方法把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兩兩搭配,形成60年一個循環的紀年系統。
台灣的農民曆保留這種傳統標記方式,除了是文化傳承,更因為它跟農業活動息息相關。老一輩的農民會根據干支年份來判斷氣候變化,比如「甲子年大水」、「丙午年大旱」這樣的經驗法則。雖然現代氣象預報很發達,但這些老祖宗的智慧還是有參考價值。
天干 | 地支 | 組合範例 | 常見說法 |
---|---|---|---|
甲 | 子 | 甲子年 | 六十年循環的開始 |
乙 | 丑 | 乙丑年 | 牛年 |
丙 | 寅 | 丙寅年 | 虎年 |
丁 | 卯 | 丁卯年 | 兔年 |
這種紀年方式不只用在年份上,連月份、日期、時辰也都可以用干支表示。比如農民曆上的「吉時」通常會寫「卯時」、「辰時」,就是早上5點到7點、7點到9點的意思。現在年輕人可能不太熟悉,但去傳統市場買菜時,還是會聽到阿嬤說「今年是戊戌年要種什麼作物比較好」之類的話。
有趣的是,每個干支組合都有特殊的民間傳說。像「甲子年」被認為是新的循環開始,老一輩會特別注意這年的收成;而「庚子年」則常被聯想到變動較大。雖然沒有科學根據,但這些說法反映了古人觀察自然現象的智慧,也讓農民曆不只是曆法,更是一種生活文化的載體。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2025年是哪個天干地支?庚辰年代表什麼意思」,其實這跟我們台灣人常說的農曆生肖年有關啦!天干地支是古人用來紀年的方式,總共有10個天干和12個地支,每60年就會循環一次,叫做一個「甲子」。2025年剛好輪到「乙巳」年,不過要注意農曆新年後才是正式開始喔!
說到天干地支的組合,其實每個年份都有特別的意義。像「乙」屬木,代表柔軟的生機;「巳」就是蛇,所以2025年也是蛇年啦!老一輩的人常說這種年份會比較適合低調行事,不過現代人其實也不用太迷信,當作參考就好~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個簡單的對照表,一看就懂:
年份 | 天干 | 地支 | 生肖 | 五行屬性 |
---|---|---|---|---|
2025 | 乙 | 巳 | 蛇 | 木火相生 |
傳統上認為庚辰年(雖然2025是乙巳年,但很多人會搞混)代表變動與革新,因為「庚」屬金,「辰」是龍,金龍年通常象徵大破大立。不過要提醒大家,每個人的運勢還是要看八字整體搭配,單看流年只能當參考啦!
台灣的廟宇常常會貼出當年的運勢解析,像我們台南的知名廟宇就會特別解釋當年的天干地支含義。其實這些傳統文化滿有趣的,不是要大家迷信,而是可以當作了解古人智慧的一種方式。像我阿嬤就超愛研究這個,每年過年都要跟全家人講解一遍當年的運勢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