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破壞物品成為日常:那些我們不小心弄壞的東西
生活中難免會遇到「破壞物品」的狀況,有時候是不小心手滑,有時候是東西用久了自然損壞。記得上次我那個用了三年的保溫杯,就在某個匆忙的早晨從包包裡滾出來,杯底直接凹了一個大洞,當下真的超傻眼!這種情況大家應該都遇過吧?
常見容易損壞的物品排行榜
根據我自己的經驗和身邊朋友的分享,整理出幾個最容易「陣亡」的物品:
物品類型 | 損壞原因 | 修復難度 |
---|---|---|
手機螢幕 | 摔落、壓到 | 高 |
陶瓷餐具 | 洗碗時碰撞 | 中 |
衣服 | 勾到、染色 | 低 |
筆電鍵盤 | 液體潑灑 | 高 |
塑膠收納盒 | 裝太重裂開 | 低 |
前陣子我朋友才在哀嚎,她新買的iPhone不小心從口袋滑出來,螢幕直接裂成蜘蛛網狀,維修費都快可以買一支二手機了。這種時候真的會很想哭,但說真的,誰沒有摔過手機呢?
說到破壞物品,不得不提小朋友的破壞力。我表妹的小孩上個月來我家玩,一個沒注意就把我的藍牙喇叭拆了,理由是「想看看裡面有沒有住小精靈」。雖然當下很崩潰,但現在想起來反而覺得滿好笑的。有時候物品被破壞的當下很生氣,事後反而成為難忘的回憶。
汽車也是很容易被破壞的高單價物品之一。前幾天新聞才報導,有人的愛車停在路邊被刮傷,調監視器才發現是野貓在車頂打架造成的。這種非人為的破壞最讓人無奈,畢竟你也不能跟貓咪求償啊!不過說到二手車價,很多人會擔心事故車或外觀損傷影響價格,這時候就需要專業的估價工具來幫忙判斷了。
最近Taylor Swift去兒童醫院的新聞讓我想到,有時候破壞物品也不全是壞事。像醫院裡的小朋友可能會不小心弄壞玩具,但對他們來說,能夠開心地玩耍才是最重要的。物品壞了可以再買,但當下的快樂是無價的。就像我那個被小孩拆掉的喇叭,雖然不能用了,卻換來小朋友探索世界的快樂時光。
說到這裡,突然想起我媽常說的一句話:「東西是買來用的,不是買來供的。」雖然我們要愛惜物品,但過度擔心弄壞而不敢使用,反而失去擁有它的意義。當然,如果是借來的東西或是別人的物品,那就一定要特別小心保管啦!
小朋友在家玩耍時為何容易弄壞東西?這些情況要當心
每次看到家裡東西又被小朋友弄壞,爸媽是不是很頭痛啊?其實這真的不能全怪他們,小朋友的發展階段本來就比較容易發生這種狀況。他們對世界充滿好奇,看到什麼都想摸、想玩,但力氣控制還不成熟,加上注意力容易分散,一個不小心就把東西弄壞了。而且小朋友的空間概念還在建立中,常常會誤判距離或高度,導致碰撞或摔落的情況發生。
以下整理幾個最常見的狀況,爸媽可以特別注意:
危險情境 | 可能原因 | 預防建議 |
---|---|---|
打翻水杯或食物 | 手部肌肉控制不穩 | 使用防滑餐具、選擇不易碎的容器 |
扯壞書本或玩具 | 力道掌握不準 | 選擇耐用的材質、教導正確使用方法 |
撞倒傢俱或擺飾 | 空間判斷失誤 | 固定大型傢俱、移除易碎裝飾品 |
弄髒牆壁或地板 | 創意發揮過頭 | 準備專屬塗鴉區、使用可水洗畫具 |
特別是在放學後或假日,小朋友精力旺盛的時候更容易發生意外。他們可能會把客廳當成遊樂場跑跳,或是把抽屜裡的東西全部翻出來”探險”。這時候與其一直喊”不要碰”,不如主動提供安全的替代方案,比如準備一些適合室內玩的遊戲,或是把貴重物品先收起來。
另外,疲勞或情緒不穩也會增加弄壞東西的機率。當小朋友想睡或肚子餓的時候,動作會變得比較粗魯,這時候就要特別留意。可以觀察小朋友的日常作息,避開這些高風險時段讓他們玩一些比較靜態的活動。
搬家時如何避免物品損壞?達人教你打包技巧
最近剛幫朋友搬完家,發現很多人打包時都很隨性,結果搬完才發現心愛的馬克杯裂了、電視螢幕刮傷,真的會欲哭無淚啊!今天就來分享幾個實用的打包技巧,讓你的家當能平安抵達新家。
首先一定要準備好「緩衝材料」,像氣泡紙、舊報紙這些都是基本款。我特別推薦去水果攤要免費的蘋果套,套在碗盤上超好用!易碎物品記得要「獨立包裝」,碗盤之間要夾報紙,直立放入箱中才不容易碰撞。大型家具的邊角要用厚紙板或泡棉包好,尤其是玻璃茶几這種,搬運時很容易撞到門框。
物品類型 | 打包技巧 | 注意事項 |
---|---|---|
易碎品 | 單件包裝+填充物 | 標示「易碎」並放在上層 |
衣物 | 用真空袋壓縮 | 貴重衣物建議手提 |
電子產品 | 原廠包裝盒最佳 | 記得先拍照記錄線材接法 |
家具 | 拆解後包覆邊角 | 螺絲等小零件用夾鏈袋分類收藏 |
搬家最怕的就是東西亂塞,建議可以按房間分類打包,並在箱子上用粗麥克筆寫清楚內容物。像「主臥-冬季衣物」、「廚房-碗盤組」這樣標註,到新家時會輕鬆很多。記得重物放小箱、輕物放大箱,才不會搬運時箱子破掉。電視、螢幕這類3C產品,千萬不要偷懶直接用棉被包,一定要用專用包裝箱,不然面板壓到就完蛋了!
大型家具搬運前記得先量好新家門框尺寸,我有次就遇到沙發卡在樓梯間的慘劇…還有像鋼琴這種專業物品,真的不要省錢自己搬,找專業搬琴師傅比較保險。搬家當天最好準備些「急救包」,裡面放剪刀、膠帶、抹布這些隨時會用到的工具,才不會要用的時候找不到。
辦公室常見的設備損壞原因有哪些?上班族必看
每天在辦公室工作,難免會遇到設備突然罷工的情況。其實很多設備損壞都不是偶然的,而是日常使用習慣造成的。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幾個最常見的辦公室設備殺手,看完這篇你就能避開這些地雷啦!
首先最常出問題的就是影印機和印表機。很多人不知道,紙張潮濕或品質太差會讓機器卡紙,長期下來還會損壞進紙滾輪。另外,不少人喜歡把迴紋針、訂書針這些小東西隨手放在影印機旁邊,一不小心掉進去就會造成嚴重故障。
電腦相關設備也是重災區。鍵盤進水、螢幕被同事的咖啡杯撞倒、主機散熱孔堆滿灰塵導致過熱…這些都是辦公室日常。最可怕的是很多人會用力拉扯USB線來拔隨身碟,這樣很容易把電腦的USB接口弄壞。
設備類型 | 常見損壞原因 | 預防方法 |
---|---|---|
影印機 | 卡紙、異物掉入 | 使用乾燥紙張、保持周邊清潔 |
電腦主機 | 散熱不良 | 定期清灰塵、保持通風 |
鍵盤 | 液體潑灑 | 避免在鍵盤旁放飲料 |
螢幕 | 外力撞擊 | 設置防撞邊條、保持桌面整潔 |
電話 | 拉扯線路 | 固定電話位置、輕拿輕放 |
辦公室的椅子也是消耗品,很多人習慣用椅子滑來滑去,這樣會讓輪子很快壞掉。還有同事喜歡往後仰到極限,這種動作對氣壓棒傷害很大,久了椅子就會變得搖搖晃晃。冷氣機濾網如果太久沒清,不但會讓冷氣效率變差,還可能導致機器過熱故障。
茶水間的微波爐和熱水壺也常被忽略。微波爐加熱時金屬容器沒拿出來、熱水壺沒水還繼續空燒,這些都是很危險的行為。辦公室設備雖然是公司在維護,但養成好的使用習慣不僅能延長設備壽命,也能讓工作更順暢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