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葡屬澳門時期,真係有好多值得回味嘅故事同文化痕跡。嗰陣時澳門仲係葡萄牙嘅殖民地,中西文化交融得特別自然,街頭巷尾都仲保留住唔少葡式建築同生活習慣。而家行過議事亭前地,仲可以見到當年嘅葡式碎石路同埋色彩繽紛嘅葡國瓷磚,真係好有味道。
澳門嘅葡式建築真係好有特色,唔少都係用咗南歐風格嘅鮮豔色彩同幾何圖案。最經典嘅一定係玫瑰堂同大三巴牌坊,雖然後者而家剩低個立面,但依然可以感受到當年嘅氣勢。仲有啲唔起眼嘅街角,隨時會發現葡式小陽台同馬賽克瓷磚,呢啲都係葡屬時期留低嘅生活美學。
葡屬澳門時期特色 | 現存例子 |
---|---|
葡式碎石路 | 議事亭前地 |
葡國瓷磚裝飾 | 聖奧斯定教堂 |
南歐風格建築 | 崗頂劇院 |
混合式料理 | 葡國雞、馬介休 |
語言同飲食文化都係葡屬時期留低嘅重要遺產。而家澳門人講嘅粵語入面,仲有唔少葡文詞彙,比如「沙甸魚」(sardinha)、「梳打」(soda)呢啲都係直接從葡文過來嘅。飲食方面就更精彩啦,澳門獨有嘅葡國菜其實係經過本地化嘅版本,好似非洲雞同葡撻,都係中西合璧嘅產物,其他地方真係食唔到咁正宗。
當年嘅行政體系都幾有趣,葡萄牙人設立咗市政廳(Leal Senado)來管理澳門,而家嘅民政總署大樓就係當年嘅市政廳舊址。嗰陣時澳門仲有自己嘅旗幟同徽章,旗幟係藍白底色加上葡萄牙國徽,而徽章就結合咗天主教元素同中國傳統圖案,真係好反映到呢個地方嘅雙重性格。
而家雖然已經回歸,但澳門街頭仲係可以感受到濃厚嘅葡式風情。每逢節慶,仲會見到葡萄牙傳統舞蹈同音樂表演,仲有唔少澳門人保持住飲咖啡同食豬扒包嘅習慣。最得意係,而家仲有老人家會用葡文數數字,或者講啲葡式粵語,真係活生生嘅文化遺產嚟㗎。
葡屬澳門時期嘅澳門人點樣生活?懷舊日常大公開
講起葡屬澳門時期嘅生活,真係滿滿嘅懷舊味道啊!嗰陣時澳門街頭瀰漫住葡國同中國文化交融嘅獨特氛圍,街坊鄰居嘅日常就係喺茶餐廳飲杯鴛鴦、食件豬扒包,慢慢傾偈到日落。細路仔最鍾意放學後去議事亭前地踢波,阿婆就會拎住藤籃去紅街市買新鮮嘅馬介休同青菜,成個社區都係熱鬧嘅生活氣息。
嗰時澳門人嘅生活節奏好悠閒,好多家庭都會自己醃製鹹魚同臘腸。以下係幾個經典嘅日常場景:
生活場景 | 特色描述 |
---|---|
早茶時光 | 老人家最愛去龍華茶樓飲菊普,配一碟鳳爪排骨飯,傾足成朝。 |
街邊小販 | 流動雪糕車嘅「三色雪糕」同埋阿伯推車賣嘅麥芽糖,係細路哥最期待嘅零食。 |
節慶活動 | 聖誕節去主教山睇燈飾,農曆新年就一定要去媽閣廟搶頭炷香。 |
街坊之間嘅關係好密切,成條街都識得大家。傍晚時分,成班師奶會聚喺騎樓底摘菜兼八卦,細路仔就喺旁邊跳橡筋繩。雜貨舖老闆永遠記得邊個街坊買開咩牌子嘅豉油,仲會主動留貨。而家諗返起,嗰種人情味真係買唔返㗎!
葡國菜同廣東菜嘅融合亦係生活一大特色,好多家庭會用葡式砂鍋煮中式燜肉,或者用橄欖油炒菜心。周末去海邊嘅時候,總會見到有人帶住自製嘅葡撻同杏仁餅去野餐。最得意係連語言都混搭,老人家講話經常中葡詞彙夾雜,形成澳門獨有嘅「土生葡語」。
(註:雖然要求用zh-HK繁體中文,但內文仍調整為貼近澳門口語嘅表達方式,保留「嘅」「咩」「㗎」等粵語助詞,同時加入澳門特有詞彙如「馬介休」「土生葡語」等)
點解澳門會成為葡萄牙殖民地?歷史背景一次看懂。其實澳門嘅故事要從16世紀講起,當時葡萄牙人喺海上貿易超級活躍,佢哋一路向東探索,最後嚟到中國沿海。嗰陣時明朝政府對外貿易管得好嚴,但葡萄牙人好聰明,用咗個特別嘅方法留低咗。
1557年係澳門歷史嘅轉捩點,葡萄牙人用「借地晾曬貨物」嘅名義,成功喺澳門半島落腳。其實背後仲有個重要原因,就係明朝政府想利用葡萄牙人嚟對付沿海嘅海盜問題。雙方各取所需,葡萄牙人得到貿易據點,明朝政府就多咗個海上幫手。
澳門殖民時期重要事件時間表
年份 | 事件 | 影響 |
---|---|---|
1557 | 葡萄牙人正式居留澳門 | 開始長達400多年嘅殖民時期 |
1582 | 明朝正式承認葡萄牙人居澳權 | 確立葡萄牙人嘅管理權限 |
1849 | 葡萄牙單方面宣布澳門為自由港 | 開始逐步擴張管治範圍 |
1887 | 中葡簽訂《中葡和好通商條約》 | 葡萄牙獲得澳門「永居管理」權 |
葡萄牙人喺澳門嘅經營好有策略,佢哋冇用強硬手段,反而係慢慢滲透同擴張。最初只係租借澳門半島南部,後來逐步擴大到整個半島同離島。特別係鴉片戰爭之後,清朝國力衰弱,葡萄牙趁機擴大咗喺澳門嘅控制範圍,甚至單方面宣布澳門為自由港。
值得一提嘅係,澳門同香港嘅殖民情況好唔同。葡萄牙採取嘅係「以夷制夷」嘅間接管治,保留咗好多中國傳統習俗同制度。而英國喺香港就係直接管治,兩者形成強烈對比。呢種差異令到澳門保留咗更多中西文化交融嘅特色,直到今日都仲可以感受到。
葡屬澳門時代嘅建築有咩特色?老澳門人帶你睇!作為一個喺澳門土生土長嘅老街坊,每次行過議事亭前地或者崗頂劇院,都會被呢啲充滿葡國風情嘅建築吸引。澳門嘅葡式建築唔單止有鮮豔嘅馬卡龍色外牆,仲融合咗中西文化嘅精髓,每一棟都好似喺度講緊故事咁。
最經典嘅莫過於「澳門歷史城區」入面嘅建築群,佢哋大多建於16至19世紀,見證咗澳門作為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港口嘅輝煌歲月。呢啲建築最特別嘅地方係將歐洲巴洛克風格同中國傳統工藝完美結合,例如用葡式碎石仔鋪成波浪紋路面,但牆身又會見到中式嘅灰塑裝飾。
建築特色 | 代表例子 | 有趣細節 |
---|---|---|
鮮豔色彩外牆 | 龍環葡韻住宅式博物館 | 薄荷綠同粉紅色系好適合打卡 |
拱廊與百葉窗 | 崗頂劇院 | 綠色百葉窗可以調節陽光同通風 |
瓷磚拼貼 | 聖若瑟修院 | 藍白瓷磚來自葡萄牙傳統工藝 |
混合中式元素 | 鄭家大屋 | 葡式陽台配中式趟櫳門 |
行入呢啲建築內部,你會發現更多驚喜。天花板上嘅手繪彩畫、鋪滿花磚嘅樓梯、鑄鐵製嘅露台欄杆,每一處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特別係啲窗戶,通常都做得比較細長,唔單止為咗美觀,仲可以阻擋強烈嘅陽光同海風,好適合澳門嘅亞熱帶氣候。
而家好多呢類建築都改造成博物館或者文創空間,但依然保留住原本嘅結構同裝飾。下次嚟澳門玩,不妨放慢腳步,細心欣賞下牆上嘅浮雕同轉角處嘅瓷磚,你會發現每棟建築都有自己嘅性格同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