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要跟大家聊聊一位在乳癌治療領域很有名的醫師——馮安捷。馮醫師是三軍總醫院乳房外科的專家,特別擅長處理荷爾蒙陽性乳癌這種棘手病例。說到乳癌,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台灣每年新增的乳癌患者中,有將近三分之一是40歲以下的年輕女性,這種「年輕型乳癌」往往更難對付,而馮醫師就是專門在研究這塊的權威。

馮安捷醫師最讓人佩服的地方,是她總能用很生活化的方式跟病人解釋病情。像她常說:「荷爾蒙陽性乳癌就像家裡有個不聽話的開關,我們要想辦法讓它別亂啟動。」這種比喻讓複雜的醫學知識變得超好懂。她也很注重病人的心理狀態,會根據不同年齡層的需求調整治療方案,難怪這麼多病人都指名要找她看診。

說到乳癌治療,馮醫師特別強調「個人化醫療」的重要性。她整理過一份常見治療方式的比較表,對病人選擇治療方案很有幫助:

治療方式 適用情況 優點 注意事項
手術切除 早期發現 根治性高 需考慮乳房重建
荷爾蒙治療 荷爾蒙陽性 副作用較輕 需長期服藥
標靶治療 HER2陽性 精準打擊癌細胞 費用較高
化學治療 中晚期 全面性殺死癌細胞 副作用明顯

馮醫師最近還跟藝人Lulu合作拍攝衛教影片,用輕鬆的方式教大家乳房自我檢查。她常提醒女性朋友:「摸到硬塊不要自己嚇自己,但也不能拖著不看醫生。」這種務實的態度正是她的特色。在門診時,她總會花很多時間跟病人討論生活習慣的調整,像是怎麼吃才能降低復發風險、運動要怎麼安排才不會過度勞累,這些小細節都能讓病人感覺很安心。

馮安捷

最近在乳癌治療圈內,「馮安捷醫師是誰?三總乳癌權威的專業背景大公開」這個話題引起不少討論。作為三軍總醫院乳癌治療團隊的核心人物,馮醫師已經默默幫助過無數台灣女性對抗這個女性健康殺手。今天就跟大家好好聊聊這位低調卻實力堅強的醫師,到底有什麼過人之處。

馮安捷醫師的養成之路可是扎扎實實從基本功開始,他在國防醫學院完成學業後,選擇留在三總接受完整的外科訓練。特別的是,他很早就鎖定乳房外科這個領域深耕,後來更到美國MD Anderson癌症中心進修,把國際最新的治療技術帶回台灣。現在每週三上午的門診總是擠滿從全台各地慕名而來的患者,很多人都說馮醫師看診時那個專注的眼神,讓人莫名安心。

說到實際的專業表現,馮醫師最厲害的就是把傳統手術和微創技術完美結合。他帶領的團隊在三總率先引進「乳癌內視鏡手術」,讓傷口從傳統的5-7公分縮小到只要3公分左右,這對愛美的台灣女生來說真的是福音。而且他特別注重「乳房保留手術」的品質,不是隨便切一切就好,會仔細評估腫瘤位置和患者需求,盡量幫病人留住美麗和自信。

專業項目 具體內容
學歷背景 國防醫學院醫學系畢業,美國MD Anderson癌症中心進修
現任職務 三軍總醫院乳房外科主任,乳癌多專科治療團隊召集人
專長手術 乳癌微創手術、乳房保留手術、乳房重建手術
特殊貢獻 引進乳癌內視鏡手術技術,開發個人化治療方案

除了開刀技術了得,馮醫師在乳癌的「全方位治療」也很有想法。他堅持每個病例都要經過團隊討論,結合外科、腫瘤科、放射科甚至心理師的意見。這種治療模式讓很多複雜案例都得到妥善處理,特別是年輕型乳癌患者或HER2陽性這類棘手狀況。有護理師私下透露,馮醫師查房時總會多花時間跟病人解釋治療計劃,連家屬問問題也從不敷衍,這種耐心在現在忙碌的醫療環境實在難得。

在學術研究方面,馮安捷醫師這幾年發表過不少重要論文,特別是關於「乳癌前哨淋巴結切片術」的臨床應用。他常說台灣女性的乳房密度和歐美不同,不能完全照搬國外數據,要發展適合本土的治療準則。這種務實態度讓他在醫界獲得敬重,也難怪不少基層醫師遇到困難案例時,第一個就想到轉診給他。

今天要來跟大家聊聊「馮安捷醫師何時開始專攻乳癌治療?從醫之路全紀錄」,這位在台灣乳癌治療領域超有名的醫師,到底是怎麼走上這條路的呢?說起來真的很有意思,馮醫師的從醫歷程可以說是既專業又充滿熱情,讓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故事吧!

馮安捷醫師其實最早是從一般外科開始的,在台北榮總接受完整訓練期間,他就對乳房疾病特別有興趣。真正轉折點是在2005年,那時候台灣乳癌發生率開始明顯上升,馮醫師看到很多患者需要更專業的照顧,就決定往這個領域深耕。後來還特別去美國MD Anderson癌症中心進修,把最新的治療技術帶回台灣。

這邊幫大家整理一下馮醫師的重要經歷:

年份 重要里程碑
1998 台大醫學系畢業
2002 完成台北榮總外科住院醫師訓練
2005 開始專注乳癌治療領域
2008 赴美MD Anderson癌症中心進修
2010 回台成立乳癌特別門診
2015 獲選台灣乳房醫學會優秀醫師獎

馮醫師最讓人佩服的是他對病人的耐心,很多患者都說他看診超級仔細,會花很多時間解釋病情。而且他不只是開刀厲害,還很注重術後的追蹤照顧,常常親自打電話關心病人恢復狀況。這種把病人當家人的態度,讓他在醫界和患者間都有很好的口碑。

在治療方式上,馮醫師很早就引進乳房保留手術,讓很多女性患者不用整個乳房切除也能得到良好治療效果。他也很重視團隊合作,常常跟腫瘤科、放射科醫師一起討論病例,確保每個病人都能得到最適合的個人化治療方案。這種全方位的照顧模式,現在已經成為台灣乳癌治療的標竿了。

馮安捷

最近好多姊妹都在問「馮安捷醫師如何治療年輕型乳癌?最新療法一次看懂」,其實年輕型乳癌(指40歲以下患者)的治療方式跟一般乳癌有些不同,特別是要考慮到未來生育需求和生活品質。馮安捷醫師在臨床上會根據腫瘤特性、基因檢測結果來制定個人化治療方案,現在就來幫大家整理重點。

首先年輕型乳癌通常惡性度較高,馮醫師團隊會先做詳細的分子分型檢測。最新治療趨勢是「精準打擊」,像HER2陽性患者現在有雙標靶治療選擇,搭配化療效果更好。而三陰性乳癌則可以考慮免疫療法或PARP抑制劑,這些都是近兩年才納入健保的新武器。

常見年輕型乳癌治療方式比較表:

類型 傳統療法 最新進展 特別注意事項
HER2陽性 單標靶+化療 雙標靶藥物組合 需定期心臟超音波檢查
荷爾蒙受體+ 抗荷爾蒙治療 卵巢抑制+新一代芳香環酶抑制劑 需討論生育保存選項
三陰性 高劑量化療 免疫治療+化療/PARP抑制劑 BRCA基因檢測很重要

很多年輕患者最擔心治療後還能不能生小孩,馮醫師門診時都會特別討論「生育保存」選項。像是化療前可以先凍卵,或是選擇對卵巢傷害較小的藥物。另外也建議做BRCA基因檢測,因為年輕患者有較高比例是遺傳性乳癌,這會影響到後續治療選擇跟家人健康管理。

現在治療觀念進步很多,不是一味追求「切越多越好」。馮安捷醫師團隊會根據腫瘤大小和淋巴結狀況,評估是否適合「乳房保留手術」或「立即性重建」。術後也會搭配質子治療等精準放射線,減少對心臟和肺部的傷害,這些對年輕患者的生活品質都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