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身邊總有一兩件「代表自己的物品」,可能是一個用了很久的錢包、一支特別的鋼筆,或是外婆留給你的玉珮。這些東西不只是物件,更像是在訴說我們的故事,偷偷透露著你是怎樣的人。

我認識一個做設計的朋友,他隨身帶著一本牛皮封面的筆記本,邊角都磨到發亮了。他說這本子跟了他十年,從大學時代畫草稿到現在記錄靈感,翻開來還能看見以前青澀的設計圖。這種長期使用的物品最有趣,你會發現它慢慢染上主人的習慣,就像那本筆記本內頁總是有咖啡漬,因為他習慣邊喝咖啡邊畫圖。

物品類型 可能代表的特質 常見使用年限
手錶 守時、重視傳統 5年以上
環保杯 注重環保、節儉 2-3年
幸運飾品 感性、念舊 不定,通常長期

有些東西是刻意挑選來展現自我的。像我有個同事每天都會別不同的胸針上班,從卡通造型到文青風都有,她說這是她的「心情晴雨表」。這種小物件就像無聲的自我介紹,不用開口就能讓人感覺到「啊,這人應該滿有趣的」。

老一輩的人特別相信物品帶來的運勢。我阿嬤總說她的紅玉鐲子能擋煞,有次摔車鐲子裂了人卻沒事,從此更寶貝它。這種帶著信仰的物件往往會成為傳家寶,一代傳一代,把長輩的祝福也傳承下去。現在年輕人可能覺得迷信,但那份心意是真的。

科技產品也成了現代人的代表物。像是手機殼的選擇就很有趣,有人用透明殼堅持「裸機最美」,有人換殼像換衣服,還有人用著刮花的舊殼捨不得換。這些小細節都在說著我們對待科技產品的態度,是實用派還是追求新鮮感,一眼就看得出來。

代表自己的物品

1. 為什麼我的包包裡總放著那支舊鋼筆?原來它代表了我的青春記憶。每次摸到筆身上那些磨損的刻痕,就會想起高中時光。那時候零用錢不多,存了三個月才買下這支鋼筆,連墨水都捨不得換太好的,但寫起字來特別珍惜,好像每個字都承載著夢想。

這支鋼筆跟著我經歷了好多重要時刻呢!從聯考時寫到手痠的考卷,到偷偷傳給隔壁班女生的情書,甚至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的合約簽名。雖然現在都用電腦打字了,但每次開會或簽文件時,還是會不自覺摸向包包裡的老夥伴。

時間點 鋼筆見證的重要時刻 當時的心情
2012年 高中畢業紀念冊留言 既興奮又捨不得同學
2016年 大學入學申請表簽名 緊張到差點寫錯名字
2020年 第一份工作錄取通知回簽 手抖到墨水暈開一小塊

前陣子整理房間差點被媽媽當垃圾扔掉,我急得直接從回收袋裡搶回來。筆蓋的漆都掉得差不多了,吸墨器的橡皮也開始老化,但就是捨不得換。有次同事看到還笑說這支筆應該進博物館了,我卻覺得它比任何新買的文具都有溫度。現在寫字時,還是會聞到那股淡淡的墨水味,瞬間就把我拉回那個放學後在教室練字的下午。

2. 上班族如何挑選代表個人風格的公事包?這些小細節要注意

每天揹著公事包通勤,它可不只是裝文件的工具,根本就是你職場形象的延伸啊!想找到既實用又能展現個人特色的款式,其實有很多眉角要注意。首先得考慮你的工作性質,如果是需要跑客戶的業務,建議選擇硬挺有型的皮革款,看起來專業度直接加分;如果是創意產業的上班族,帆布或特殊材質的設計款反而能凸顯你的獨特品味。

材質絕對是挑選重點,這邊幫大家整理幾個常見材質的優缺點:

材質類型 優點 缺點 適合場合
真皮 耐用有質感,越用越有味道 價格高,需要定期保養 正式會議、商務場合
合成皮 價格親民,款式多變 容易刮傷,用久會脫皮 日常通勤、預算有限時
帆布 輕便耐操,風格休閒 防水性較差,易髒 創意產業、輕鬆上班日
尼龍 防水耐磨,收納機能強 質感較普通 需要帶大量文件的場合

尺寸也很關鍵,現在流行的小型公事包雖然時尚,但如果你每天要帶筆電+文件+雜物,還是得老實選中型款。建議先量好筆電尺寸,至少要能輕鬆放進13-15吋的筆電。內層分隔設計更是魔鬼細節,有獨立筆電夾層、卡片收納和鑰匙掛勾的款式,絕對能讓你每天找東西時少抓狂幾次。

顏色選擇上,黑色、深藍這些基本款當然最安全,但如果你想展現個人風格,可以從細節著手。像是有特殊縫線設計、金屬配件點綴,或是選擇酒紅、墨綠這些低調又有質感的顏色。最近很流行拼接設計的公事包,皮革搭配帆布或尼龍,既實用又能突顯品味,很適合想嘗試變化的上班族。

代表自己的物品

3. 阿嬤留給我的玉珮不只是飾品,更是家族情感的傳承。每次摸到脖子上那塊溫潤的翡翠,就想起阿嬤用佈滿皺紋的手,小心翼翼從紅絨布包裡拿出來交給我的樣子。她說這塊玉跟了我們家三代人,現在要傳給我這個長孫女,叮嚀我要好好保管。

這塊玉珮背後藏著好多故事,阿嬤總愛在泡茶時跟我細數。像是戰亂時期曾祖父怎麼把玉縫在棉襖裡逃難,阿公結婚時怎麼把它當聘禮又偷偷贖回來。玉珮側面那道淺淺的裂痕,是當年阿嬤在市場擺攤被搶劫時拚命護住的證據。這些細節讓冰冷的玉石有了溫度,變成我們家的活歷史。

玉珮特徵 背後故事 傳承意義
翡翠材質 曾祖父從唐山帶來的傳家寶 連結原鄉與台灣的根
牡丹雕花 阿嬤出嫁時娘家特別請師傅重新雕刻 女性長輩的祝福與期許
紅繩編織鍊子 我高中時阿嬤親手編的平安結 跨世代的手作情感

現在戴著玉珮出門,常被朋友稱讚很漂亮,但我總會多補充幾句:「這是我阿嬤給的啦!」然後不自覺開始講那些聽過無數次的故事。有次參加閨蜜婚禮,新娘突然問能不能借戴我的玉珮當「something old」,說是被這種代代相傳的心意感動到。那天看著玉珮在她鎖骨間閃耀,突然理解阿嬤說的「玉會認主人」是什麼意思——不是真的有什麼靈性,而是佩戴的人會自然而然繼承了守護家族記憶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