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台灣環保圈掀起一股「哈·容·伍」風潮,這個詞其實是從法文”empreinte carbone”(碳足跡)音譯過來的在地化說法。大家開始意識到,原來我們每天的生活習慣都在不知不覺中累積碳排量,就像在沙灘上留下腳印一樣,只是這個腳印看不見卻影響著地球。

說到減少碳足跡,其實有很多簡單的方法可以從日常生活做起。像是我們台灣人最愛的夜市文化,現在也開始流行自備環保餐具了。記得我上次去士林夜市,就看到好多年輕人帶著自己的不鏽鋼吸管和摺疊餐盒,這不就是最接地氣的「哈·容·伍」實踐嗎?

生活習慣 傳統做法 低碳做法 減碳效果
交通方式 騎機車 改騎YouBike 減30%
購物習慣 用塑膠袋 自備環保袋 減80%
飲食選擇 每天喝手搖飲 自備保溫杯 減50%

台灣的天氣這麼熱,冷氣幾乎是家家戶戶的必需品。但你知道嗎?只要把冷氣溫度調高1度,整個夏天就能減少不少碳排放。我阿嬤以前都說「心靜自然涼」,現在想想還真有道理,這種老智慧其實就是最原始的「哈·容·伍」概念。

最近很多台灣企業也開始響應減碳行動,像是便利商店不再主動提供吸管、超市推出裸裝蔬果區。這些改變剛開始可能會覺得不方便,但習慣後反而會發現生活變得更簡單。我現在去全聯買菜都會帶幾個網袋,既省錢又環保,一舉兩得。

科技進步也讓減碳變得更智慧,像是手機APP可以計算每天的碳足跡,還能跟朋友互相督促。前陣子我加入一個「哈·容·伍」挑戰群組,大家比賽誰一個月減的碳最多,輸的人要請贏家喝環保杯裝的珍珠奶茶,這種台灣特有的打賭方式反而讓環保變得很有趣。

哈·容·伍

哈·容·伍是誰?台灣人一定要認識的環保先鋒!這位來自香港的環保鬥士,雖然不是台灣人,但他推動的「零廢棄生活」理念卻深深影響了台灣的環保運動。你可能在菜市場看過阿伯用鐵盒裝滷味,或是在夜市遇到自備餐具的年輕人,這些生活小改變背後都有哈·容·伍的影子。他最厲害的地方是把環保變得超親民,用台灣人最熟悉的「省錢又顧健康」角度推廣環保。

哈·容·伍在台灣最著名的就是發起「無包裝商店」運動,現在全台已經有超過50家店跟進。他還設計了一套超實用的「環保生活評分表」,讓大家輕鬆檢視自己的環保程度:

評分項目 銅級(剛開始) 銀級(進階) 金級(達人)
自備購物袋 偶爾記得帶 80%時間會帶 永遠不會忘記
外帶餐具 用店家提供的 自備餐具組 連吸管都自備
食物保存 用保鮮膜 用玻璃保鮮盒 蜂蠟布+便當盒

這位環保先鋒最讓人佩服的是他超懂台灣人的生活習慣。他知道台灣人愛喝手搖飲,就設計了「飲料杯共享計劃」;了解台灣人重視家庭,就推出「全家一起省」的挑戰活動。他甚至研究出台灣人最常浪費的5樣東西:塑膠袋、免洗筷、飲料杯、吸管和保鮮膜,針對這些設計解決方案。

哈·容·伍不只會講理論,他親自走遍台灣各縣市,從都會區到偏鄉,用當地方言跟阿公阿嬤解釋為什麼要減塑。他發現台灣人最吃「省錢」這一套,就計算給大家看:自備餐具一年可以省下多少錢,用布尿布比紙尿布省多少。這些實用的數據讓很多家庭主婦都變成他的忠實粉絲,現在台灣的環保媽媽社團裡都流傳著他的「省錢環保36計」。

何時開始關注哈·容·伍?從日常生活做起的最佳時機其實就是現在!你可能會想「這跟我有什麼關係?」,但其實哈·容·伍的概念早就在我們身邊悄悄發生。每天早上起床拉開窗簾讓陽光進來、上班前把辦公桌整理乾淨、晚餐後順手洗碗…這些小事都是實踐的開始,重點是要有意識地去感受每個當下的選擇。

說到具體做法,其實可以從家裡最常待的角落開始。像是客廳的沙發區,很多人下班後就癱在那滑手機,但若能花5分鐘把抱枕擺整齊、遙控器歸位,整個空間的氛圍馬上不一樣。我自己試過在茶几放個小盆栽,現在每次看到它心情都會變好,這就是哈·容·伍說的「用環境改變心境」!

生活場景 可以立即做的事項 預期效果
玄關 鞋子排整齊+放香氛 回家第一眼就覺得舒適
廚房流理台 隨手擦乾水漬+檸檬切片除味 煮飯時不會覺得阿雜
手機桌面 整理APP分類+換張療癒桌布 滑手機時莫名感到平靜

最近天氣熱到爆,很多人冷氣一開就是一整天。但你知道嗎?早上9點前開窗讓空氣對流,搭配電風扇其實就很涼,還能省電費。這種小改變不只對荷包好,也符合哈·容·伍強調的「與環境和諧共處」。我鄰居阿嬤更厲害,她用曬過太陽的水澆花,說這樣植物長得特別好,根本是生活智慧王!

辦公室也能輕鬆實踐。像是把文件用不同顏色資料夾分類、在抽屜放包濕紙巾隨時擦鍵盤,這些都不用花大錢。我們公司小妹最近還自發性在茶水間貼便條紙,提醒大家「咖啡渣別丟可以除臭」,結果整層樓同事都跟著做起來了。這種集體的小改變,其實就是哈·容·伍精神最接地氣的展現啊!

哈·容·伍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永續生活,你有聽過「哈·容·伍提倡什麼?讓地球更美好的5個簡單理念」嗎?這位環保先驅提出的概念其實超貼近我們日常,不用大費周章就能為環境盡份心力。今天就來分享這些超實用的方法,看完你會發現原來愛地球可以這麼簡單!

首先從「減塑」開始,台灣人最熟悉的就是自備環保杯和購物袋了。但你知道嗎?光是改用不鏽鋼吸管,一個人一年就能減少365根塑膠吸管的使用。現在很多手搖飲店都有自備容器折價,既省錢又環保,根本雙贏啊!

再來是「綠色飲食」的概念,這幾年台灣的友善農作和在地食材越來越受歡迎。每週選一天吃素食,或是優先購買當季盛產的蔬果,不僅更新鮮健康,還能減少食物運輸的碳足跡。我家附近的菜市場現在都有標示產地,挑起來超方便。

理念 具體做法 台灣現況
減塑生活 自備容器、拒絕一次性用品 限塑政策擴大中
綠色飲食 吃當季、支持在地小農 農夫市集普及化
節能減碳 隨手關電、選擇節能家電 電器能源標示完善
資源循環 二手交換、修復代替丟棄 修理咖啡廳興起
親近自然 參與淨灘、城市綠化 社區公園改造計畫

說到「節能減碳」,台灣夏天這麼熱,冷氣怎麼開真是門學問。我家現在都設定26-28度搭配電風扇,電費直接少兩成。還有啊,把傳統燈泡換成LED的,亮度一樣但更省電,政府還有補助可以申請喔!

「資源循環」這點台灣人越來越厲害了,FB社團常常看到有人在送或交換二手物品。上次我把小孩的舊衣服po上網,馬上就有媽媽來詢問,既清空間又幫助到別人。現在有些社區還會舉辦修理工作坊,教大家修小家電,超實用的!

最後是「親近自然」,這幾年台灣的淨灘活動越來越多人參與,帶著家人朋友一起去海邊撿垃圾,既能親近大自然又能做環保。我家小朋友參加過學校的種樹活動後,現在都會主動提醒要垃圾分類,環境教育真的要從小開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