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東北馬家」,這可是台灣美食圈裡赫赫有名的北方麵食代表。從台北街頭到高雄巷弄,總能看到那醒目的紅色招牌,飄著濃濃的麵香。他們家的手工麵條特別有嚼勁,配上獨門醬料,吃過的人都說跟記憶中東北老家的味道一模一樣。
| 招牌菜色 | 價格區間 | 必吃理由 |
|---|---|---|
| 酸菜白肉麵 | NT$120 | 酸爽夠味,湯頭濃郁不膩口 |
| 韭菜盒子 | NT$35 | 外皮酥脆,內餡爆漿 |
| 手工水餃(10顆) | NT$80 | 皮薄餡多,沾特製蒜泥醬超對味 |
記得第一次去東北馬家是冬天,店裡蒸氣瀰漫,每張桌子都在冒煙。老闆娘用濃濃的東北腔招呼客人,邊包餃子邊跟熟客聊天,那種熱鬧的氛圍讓人感覺特別溫暖。他們家的酸菜都是自己醃的,跟市面上的味道完全不一樣,吃起來特別脆口,配著白肉片和寬麵條,一碗下肚整個人都暖起來了。
現在東北馬家已經開了好幾間分店,但每家都堅持現點現做。下午三點經過店門口,常能看到師傅在玻璃窗前揉麵團,把麵糰甩得啪啪響。最推薦點他們的套餐組合,像是水餃配小米粥,或是捲餅搭酸辣湯,這樣吃下來大概兩百塊有找,CP值超高。要注意的是生意太好常常要排隊,建議避開用餐尖峰時段才不用等太久。

東北馬家是誰?認識這個台灣知名小吃品牌的創始故事
講到台灣夜市必吃的麵食,絕對少不了「東北馬家」這個名字!這個從路邊攤起家的小吃品牌,現在可是全台都有分店,他們家的酸辣湯餃跟牛肉麵更是許多老饕的心頭好。但你知道嗎?創辦人馬伯伯其實是跟著國民政府來台的老兵,當年就是靠著家鄉的獨門配方,在台北橋下擺攤養活一家人。
馬伯伯本名馬國棟,1949年跟著軍隊來台後,因為想念東北老家的味道,開始試著用台灣能買到的食材重現記憶中的麵食。他最拿手的就是把東北的酸菜白肉鍋改造成適合台灣人口味的酸辣湯,再加上手工現包的餃子,沒想到一賣就是三十年。現在店裡還保留著當年馬伯伯親手寫的菜單,雖然紙張都泛黃了,但那份堅持傳統的味道一點都沒變。
| 年份 | 重要事件 |
|---|---|
| 1978年 | 馬伯伯在台北橋下開始擺攤賣餃子 |
| 1992年 | 第一家正式店面在延平北路開張 |
| 2005年 | 第二代接手後開始拓展連鎖店 |
| 2018年 | 全台分店突破50家 |
走進任何一家東北馬家的店面,你都能看到牆上掛著馬伯伯當年在東北老家拍的黑白照片。店裡的阿姨們到現在還是堅持用老方法揉麵團,每天早上現擀餃子皮。雖然現在已經是用機器切麵條了,但那個湯頭的配方還是完全照著馬伯伯當年的筆記來熬煮。很多老客人說,吃了三十幾年,那個酸中帶辣的滋味從來沒變過,每次喝到湯都會想起馬伯伯總愛說的:「這湯要趁熱喝,涼了就沒那個勁兒了!」
現在的東北馬家雖然已經是個企業化經營的品牌,但在食材選擇上還是維持著傳統。像是酸菜一定要用山東大白菜手工醃製,辣椒也是特別選用四川的品種。第二代老闆馬明哲說,父親生前最常交代的就是「味道不能跑掉」,所以他們到現在還是堅持每週親自到中央廚房檢查湯頭的品質。這種對傳統的堅持,或許就是為什麼東北馬家能從一個路邊攤,變成台灣人心中代表性的小吃品牌。
東北馬傢什麼時候來台灣?一探老字號的飄香歷史
說到台灣街頭飄香的牛肉麵,老饕們總會提起「東北馬傢」這個名字。這家從中國東北飄洋過海來台的老字號,到底什麼時候開始在台灣紮根的呢?根據老師傅們的口述歷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49年前後,隨著國民政府遷台的老兵們,把家鄉的燉煮手藝一併帶了過來。那時候在台北萬華的巷弄裡,總能聞到用十幾種中藥材慢火熬煮的牛肉湯香氣,這味道成了許多外省伯伯們思鄉時的慰藉。
東北馬傢最特別的就是他們的「三燉三燜」工法,把牛腱子肉處理得軟嫩又不失嚼勁。老師傅說這手藝是從遼寧老家帶來的秘方,連用的豆瓣醬都要特別挑選,才能做出那種鹹香中帶點微甜的獨特風味。現在第三代接手後,雖然改用台灣本地黃牛肉,但堅持每天清晨四點開始備料的傳統始終沒變。
| 特色項目 | 內容描述 |
|---|---|
| 湯頭秘方 | 使用當歸、枸杞等12種中藥材,搭配牛大骨熬煮8小時以上 |
| 招牌菜色 | 半筋半肉麵、紅燒牛肉麵,可選寬麵或細麵 |
| 獨門吃法 | 老客人會加一匙店家自製的牛油,湯頭更濃郁 |
| 分店資訊 | 本店在台北萬華,台中與高雄也有分店,但老師傅說本店的火候最道地 |
走進店裡,牆上掛著泛黃的老照片,記錄著當年在小推車上賣麵的模樣。現在雖然改用現代化廚房,但那個用了六十多年的老陶鍋還是捨不得換,老闆說這鍋子養出來的湯底才有靈魂。常來的客人都知道,點碗麵要配他們自家醃的酸菜,脆口的滋味剛好中和湯頭的濃郁。下午兩三點經過店門口,還是能看到老師傅坐在小板凳上挑豆辨,這份堅持大概就是老味道能飄香一甲子的秘密吧。

最近好多朋友在問「東北馬家賣什麼?必點招牌菜色全攻略」,這家開在巷弄裡的東北菜館真的紅到不行!老闆是道地東北人,把家鄉味原汁原味搬來台灣,從酸菜白肉鍋到手工水餃都超正宗。今天就跟大家分享我吃了三年多的私房清單,保證點這些絕對不會踩雷~
先來張招牌菜色懶人包表格,價格都是2025年最新版的喔:
| 菜色名稱 | 價格 | 推薦理由 |
|---|---|---|
| 酸菜白肉鍋 | NT$580 | 湯頭酸香夠味,白肉肥而不膩 |
| 三鮮手工水餃 | NT$120 | 皮Q餡多,一口咬下會爆湯汁 |
| 地三鮮 | NT$180 | 馬鈴薯茄子青椒的完美組合 |
| 鍋包肉 | NT$220 | 外酥內嫩,酸甜醬汁超下飯 |
| 韭菜盒子 | NT$60 | 現煎的酥脆外皮,內餡香氣十足 |
酸菜白肉鍋絕對是鎮店之寶,那個酸菜是老闆自己醃的,發酵得剛剛好不會太刺鼻,搭配五花肉片和凍豆腐簡直絕配。我每次去都會先點一鍋,湯頭越煮越濃郁,最後加點粉絲吸飽湯汁超滿足。水餃也是必點,尤其是三鮮口味,蝦仁、豬肉和韭菜的比例抓得超好,沾點老闆特製的蒜泥醬油根本停不下來。
地三鮮和鍋包肉這兩道經典東北菜,在台灣很少吃到這麼道地的。地三鮮的馬鈴薯煎得外酥內軟,茄子完全不會油膩,配上青椒的清脆口感,光這道就能配兩碗白飯。鍋包肉的麵衣薄脆,肉片厚實卻不柴,那個酸甜醬汁調得剛剛好,不會太甜膩,每次上桌不到五分鐘就被掃光。韭菜盒子當點心超適合,現點現煎的皮超級酥,裡面的韭菜和冬粉餡料塞得滿滿的,咬下去還會燙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