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雙溪水庫預定地嘅議題又浮上檯面,唔少在地居民同環保團體都開始關注呢個可能改變雙溪地區生態嘅重大建設。講真,呢個水庫計畫已經討論咗好多年,但係每次重提都會引發新一輪嘅爭議,特別係對當地嘅農民同生態環境會造成幾大影響,真係要好好諗清楚先得。
雙溪地區嘅水源其實一直都係台北地區重要嘅供水來源,但係隨著氣候變遷同人口增加,現有嘅水源已經開始唔夠用。根據水利署嘅資料,呢個預定地嘅水庫容量預計會有成幾千萬立方公尺,可以解決大台北地區未來20年嘅用水需求。不過問題係,起水庫就代表要淹沒一大片現有嘅土地同村落,仲會影響到當地嘅生態鏈。
影響層面 | 正面影響 | 負面影響 |
---|---|---|
供水需求 | 解決大台北缺水問題 | 淹沒現有村落 |
生態環境 | 創造新水域生態 | 破壞原有動植物棲地 |
在地經濟 | 帶來工程就業機會 | 農地損失影響生計 |
當地農民阿明叔就話:「我哋家族喺呢度種茶種咗三代,如果水庫真係起成,唔單止茶園冇晒,連成個社區都要搬走。」佢哋嘅擔憂唔係冇道理,因為水庫預定地範圍入面有好多都係耕作多年嘅良田,仲有唔少具有歷史價值嘅老建築。環保團體亦都提出警告,話呢區係重要嘅候鳥棲息地,起水庫可能會令到一啲瀕危物種失去家園。
政府方面就強調會做好環境評估同補償措施,話會盡量減少對居民嘅影響。不過到而家為止,具體嘅搬遷方案同補償金額都仲係講得唔係好清楚,難怪在地人都會咁擔心。而家最關鍵嘅就係要點樣喺發展同保育之間取得平衡,畢竟水資源真係好重要,但係傳統聚落同生態環境嘅價值亦都唔可以忽視。
最近大家都在討論雙溪水庫的興建計畫,但「雙溪水庫預定地到底在哪裡?在地人帶你走一趟」這個問題可能很多人還搞不清楚。作為一個在雙溪住了十幾年的老居民,今天就帶大家實際走訪這個地方,順便分享一些在地人才知道的小故事。
預定地其實位於雙溪區的牡丹溪上游,從雙溪火車站出發往牡丹方向開車約15分鐘就能看到明顯的工程告示牌。這邊原本是片很漂亮的河谷地形,夏天很多台北人會專程來這裡玩水。不過現在因為水庫計畫,已經圍起部分管制區了。我整理了一些基本資訊給大家參考:
項目 | 內容 |
---|---|
地理位置 | 新北市雙溪區牡丹里 |
面積 | 約120公頃 |
主要溪流 | 牡丹溪、平林溪 |
現況 | 地質鑽探中,部分區域管制進入 |
記得小時候最愛跟家人來這邊野餐,特別是靠近現在預定地核心區的那片樹林,秋天時整片轉紅超級漂亮。阿嬤說這裡以前是泰雅族人的傳統獵場,溪裡還能看到苦花魚。現在雖然已經很少看到魚群了,但水質還是保持得不錯,每次經過都能聞到淡淡的青草香。
如果要來實地看看,建議可以從雙溪老街吃個古早味午餐再出發。最近因為水庫議題,不少關心環境的團體都會在週末辦導覽活動,帶大家認識這裡的生態環境。不過要提醒的是,目前部分路段因為工程關係變得比較難走,下雨天最好別獨自前往。
最近「為什麼要蓋雙溪水庫?專家解析背後原因」這個話題在網路上引起不少討論。其實雙溪水庫計畫已經醞釀多年,主要是為了解決大台北地區長期以來的供水問題。你知道嗎?根據台水公司的數據,光是去年夏季,石門水庫的蓄水量就曾跌破30%,讓不少民眾擔心會不會又要限水了。專家指出,隨著氣候變遷加劇,傳統依賴單一水庫的供水模式已經不夠穩定。
說到雙溪水庫的優勢,它的地理位置真的很特別。位於新北市雙溪區的水源保護區,這裡的年降雨量高達3,500毫米,是台灣降雨最豐沛的地區之一。而且因為開發程度低,水質相對純淨,不需要經過太多處理就能供民眾使用。不過也有環保團體擔心,蓋水庫會影響當地生態,特別是對淡水河上游的魚類棲息地可能造成衝擊。
讓我們來看看雙溪水庫和其他水庫的比較:
項目 | 雙溪水庫(規劃中) | 石門水庫 | 翡翠水庫 |
---|---|---|---|
年供水量 | 約1億噸 | 2.3億噸 | 3.4億噸 |
集水區面積 | 約60平方公里 | 763平方公里 | 303平方公里 |
主要供水區域 | 基隆、新北東北 | 桃園、新北 | 大台北地區 |
除了供水考量,專家也提到雙溪水庫具有防洪功能。雙溪河過去在颱風季節經常暴漲,造成下游瑞芳、貢寮等地淹水。水庫建成後可以調節水量,降低災害風險。不過當地居民最關心的還是補償問題,畢竟水庫建設會淹沒部分聚落和農地,如何保障居民權益成為政府必須妥善處理的課題。
從工程角度來看,雙溪水庫採用的是「離槽式」設計,也就是主要靠引水隧道從周邊溪流取水,而不是直接在河道上築壩。這種做法對環境的衝擊較小,也能避免泥沙淤積問題。水公司預估,如果一切順利,水庫最快能在2030年完工,到時候基隆地區就不用再擔心缺水問題了。
最近好多新北市民都在問:「雙溪水庫何時會動工?最新進度一次看」。其實這個計畫從2017年重啟評估到現在,已經過了8年,中間經歷不少波折。目前最新消息是經濟部水利署在2025年6月完成環評初審,預計2026年初會送環評大會審查,如果順利通過,最快2026年底就能看到開工動土啦!
說到雙溪水庫的規劃細節,主要是為了改善北台灣供水問題。根據水利署資料,這座水庫總容量約2,400萬立方公尺,比翡翠水庫小很多,但對解決基隆、新北東北角地區的缺水問題很有幫助。特別是近年氣候變遷,乾旱頻率增加,這個計畫更顯重要。
重要時間節點 | 進度內容 |
---|---|
2017年 | 重啟可行性評估 |
2023年Q3 | 完成地質鑽探調查 |
2024年Q2 | 環評範疇界定通過 |
2025年6月 | 環評初審通過 |
2026年初(預估) | 送環評大會審查 |
2026年底(預估) | 可能動工時間 |
不過要提醒大家,這個時程還是可能會變動。因為水庫興建牽涉到環境保護、居民權益等敏感議題,像去年就有環保團體提出生態保育的疑慮,要求開發單位補做更詳細的調查。水利署也表示會持續跟地方溝通,目前雙溪區公所每個月都會舉辦說明會,讓民眾了解最新狀況。
另外大家最關心的徵收問題,根據現行規劃,水庫淹沒區影響約50戶居民,主要集中在雙溪區的泰平里。政府已經編列預算要做安置計畫,補償標準會參考市價,不過具體方案要等環評通過後才會確定。有當地朋友說,雖然補償金不錯,但畢竟是住了幾代人的老家,情感上還是很捨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