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好多人在討論Intel新出嘅Ultra 9 285H處理器,其實9宮格概念喺電腦硬件領域都好常見。唔單止係處理器型號,連散熱設計、主機板佈局都會用到九宮格思維。今日就同大家分享下呢個有趣嘅關聯性,順便比較下近期熱門嘅幾款處理器。
先睇睇Ultra 9 285H同其他旗艦處理器嘅對比:
處理器型號 | 核心/線程 | 基礎頻率 | 最大頻率 | TDP |
---|---|---|---|---|
Intel Ultra 9 285H | 16C/22T | 2.5GHz | 5.1GHz | 45W |
AMD 銳龍AI 9 365 | 12C/24T | 3.0GHz | 5.3GHz | 54W |
Apple M3 Max | 16C/40T | 2.7GHz | 4.1GHz | 30W |
九宮格概念點解會同電腦硬件扯上關係?其實好多主機板廠商都會用九宮格方式規劃供電模組,特別係高階Z790、X670E呢類板王。以華碩ROG Maximus為例,佢哋嘅VRM供電區就係典型嘅3×3排列,每個區域負責唔同嘅供電任務,咁樣散熱同效率都會更好。
講返處理器選擇,如果你主要用嚟打機,Ultra 9 285H嘅單核性能確實唔錯,特別係配合DDR5-6400記憶體嘅時候。但係如果要長時間高負載工作,AMD嘅銳龍AI 9 365可能更抵玩,畢竟佢嘅多核性能同續航表現都幾出色。而家好多筆電廠商出機都會用九宮格測試法,即係將螢幕分成九個區域嚟測試散熱同性能分佈,呢個方法可以好全面咁評估一部機嘅實際表現。
另外要注意嘅係,而家嘅處理器命名越來越複雜,好似Ultra 9、AI 9呢啲,其實都係廠商玩緊數字遊戲。真正揀機嗰陣,除咗睇型號個”9″字夠唔夠威,更重要係睇實際測試數據同自己嘅使用需求。好似九號電動車咁,雖然型號有”9″,但實際性能同續航先係重點。
最近好多台灣學生都在問「9宮格筆記法怎麼用?台灣學生最愛的高效學習技巧」,其實這個方法超簡單又實用,特別適合我們這種要同時準備多科考試的學生。簡單來說就是把筆記紙分成3×3的九個格子,每個格子有不同功能,這樣整理筆記超有系統,複習時一眼就能抓到重點,不用再翻整本課本找半天。
先來看看基本架構怎麼畫:
中心格 | 右上角 | 右側 |
---|---|---|
主題 | 疑問 | 範例 |
左下角 | 左側 | 右下角 |
補充 | 關鍵字 | 總結 |
實際使用時,中心格寫這頁筆記的主題(像是「二次函數圖形」),其他格子就根據內容性質填寫。比如右上角寫看不懂的地方,右側可以貼題目範例,左下角補充老師上課講的笑話幫助記憶(我們班都用這招記數學公式超有用)。左側寫關鍵字,複習時遮住其他部分,看關鍵字回想內容,效果比死背好太多。
很多台灣學生愛用這個方法是因為它超靈活,不同科目都能調整用法。像歷史科可以把時間軸畫在右下角,國文課可以把修辭例句放在右側。我同學還發明彩色筆記法,用不同顏色區分格子,考前翻筆記本就像在看彩虹一樣,重點一目了然。最棒的是這個方法強迫你把資訊分類整理,大腦自然會建立連結,記東西特別快。
用這個方法做筆記要注意幾個小技巧:首先格子不要畫太小,留白很重要;其次每天下課花5分鐘快速整理,效果比週末一次補齊好很多;最後記得在筆記角落寫日期,方便之後追蹤學習進度。我們班導師說自從推廣這個方法後,段考平均分數提高了快10分,連平常不愛做筆記的同學都開始認真畫格子了。
為什麼台灣人愛用9宮格規劃?3個在地化使用秘訣,這其實跟台灣人的生活節奏超合拍啦!我們習慣把事情分門別類,9宮格剛好可以把工作、家庭、興趣這些區塊視覺化,而且手機隨手就能畫,超適合台灣人愛方便的特性。今天不講大道理,直接分享3個在地人才懂的實用技巧,保證讓你用起來更順手~
秘訣一:把農曆節慶也排進去
台灣人超重視傳統節日,但西式行事曆常常漏掉這些重要日子。試試在9宮格最中間那格放「節慶備忘」,把掃墓、端午包粽、中秋烤肉這些活動預先標好,就不會臨時手忙腳亂啦!像這樣搭配農曆標註超實用:
月份 | 重要節慶 | 準備事項 |
---|---|---|
8月 | 父親節(8/8) | 訂餐廳+買禮物 |
9月 | 中秋節(農曆8/15) | 訂烤肉組+月餅禮盒 |
秘訣二:用台味分類法
與其照國外那套分「工作/生活/學習」,不如改成台灣人更有感的區塊。比如左上角放「賺錢區」(記業績目標)、右下角設「小確幸區」(記錄珍奶喝哪家),中間留給「家庭群組必回訊息」這種台灣人日常,用起來會更有共鳴!
秘訣三:搭配手搖杯標籤法
台灣人對手搖杯甜度冰塊的執著超適合拿來分優先級!在每個任務旁邊標「全糖」(最緊急)、「微糖」(可延後)、「去冰」(例行公事),視覺化程度瞬間提升。下次寫「週報-去冰」、「客戶追款-全糖」,保證同事看到都笑出來但秒懂重點。
最近好多台灣上班族都在問:「9宮格時間管理何時用最有效?上班族實測心得」到底值不值得試?作為一個在科技業打滾5年的老鳥,我必須說這個方法真的拯救了我每天被會議追殺的日常!尤其當你手上有3個專案同時跑、LINE群組又一直跳通知的時候,9宮格就像把雜亂的便利貼變成有系統的待辦清單,超級適合台灣人愛把事情「分門別類」的習慣。
實際用下來發現,這招特別適合這幾種情境:
– 早上剛到公司:花5分鐘把整天任務塞進格子裡,優先順序一目了然
– 午休後昏沉時:用簡單的視覺化分類快速找回工作節奏
– 下班前整理:把沒做完的移去明天格子,避免事情像滾雪球
我自己最常用的分類長這樣:
緊急重要 | 緊急不重要 | 不緊急重要 |
---|---|---|
客戶修改需求 | 同事臨時詢問 | 專案進度規劃 |
系統異常處理 | 例行會議 | 技能進修 |
重點是要把「不緊急但重要」的格子塞東西,很多台灣人常忽略這格,結果永遠在救火。像我就固定每週三下午排2小時處理這區塊,慢慢會發現工作品質差超多。
有個小秘訣是格子不要畫得太死板,我們辦公室有人直接用白板筆在玻璃隔間畫,開會時順便更新進度超方便。也有人用Notion做成數位版,通勤時就能用手機調整。記得剛開始用可能會覺得「怎麼格子一下就爆滿」,這時就要練習取捨,我們組長都說:「與其做10件事每件60分,不如專注3件事做到9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