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天氣忽冷忽熱,身邊好多朋友都中招感冒,讓我想起中醫經典方劑「大青龍湯」。這個方子特別適合那種突然發高燒、全身痠痛又怕冷的症狀,根本就是台灣這種變態天氣的救星啊!記得前陣子寒流來,我同事就是靠這帖藥把纏鬥三天的重感冒給壓下來的,效果真的有夠神奇。
大青龍湯其實是《傷寒論》裡的方子,主要針對「外寒內熱」的狀況。像我們常遇到明明發燒到38度以上,卻又覺得冷到要蓋厚被子,喉嚨痛到爆但沒什麼痰,這種矛盾症狀用這個就對了。它的組成蠻有意思的,把麻黃、桂枝這些發汗解表的藥,跟石膏這種清熱的藥材放在一起,等於是同時處理表寒跟裡熱的問題。
主要成分 | 功效 | 適用症狀 |
---|---|---|
麻黃 | 發汗解表 | 惡寒無汗 |
桂枝 | 溫通經脈 | 頭痛身痛 |
杏仁 | 宣肺平喘 | 咳嗽氣喘 |
石膏 | 清熱除煩 | 高熱口渴 |
要注意的是,大青龍湯算是比較「猛」的藥,不能亂吃。中醫師朋友特別提醒,如果已經流很多汗或是體質虛弱的人就不適合,而且通常喝一兩帖症狀緩解就要停藥。我有次貪快連喝三天,結果反而覺得虛累累,後來才學到教訓。現在家裡都會備著科學中藥粉,遇到那種突然爆发的风寒感冒,馬上泡來喝真的比吃西藥舒服多了,至少不會整天昏昏欲睡。
說到這個,前陣子新聞報印度航空的意外,說引擎燃油被切斷導致墜機,讓我想到用中藥也是要抓準時機跟劑量。就像大青龍湯雖然效果好,但要是沒在症狀初期用對時機,或是過量使用,反而會造成反效果。中醫講究的「汗出即止」就是這個道理,跟飛機加油一樣要剛剛好,太多太少都會出問題。
大青龍湯是什麼?中醫師教你認識這款經典方劑。這款流傳千年的中藥方劑,在台灣的傳統藥鋪裡可是常備藥材,專門對付那種突然發高燒、全身痠痛還拼命流汗的感冒症狀。老一輩的台灣人可能都有印象,小時候感冒發燒,阿嬤就會去中藥行抓這帖藥,煮出來黑黑的但超級有效!
大青龍湯最早記載在東漢張仲景的《傷寒論》裡,是專門治療「外寒裡熱」症狀的經典方子。它的主要成分其實很簡單,就是麻黃、桂枝、杏仁這些常見中藥,但組合起來效果特別猛。中醫師常說這帖藥就像是「中藥界的退燒針」,特別適合那種明明發高燒卻又怕冷、全身肌肉緊繃到不行的感冒初期。
主要成分 | 功效 | 適用症狀 |
---|---|---|
麻黃 | 發汗解表 | 發熱無汗、頭痛身痛 |
桂枝 | 溫通經脈 | 怕冷、四肢痠痛 |
杏仁 | 宣肺平喘 | 咳嗽、氣喘 |
生石膏 | 清熱除煩 | 高燒口渴、煩躁不安 |
這款方劑最特別的地方在於它「雙管齊下」的作用機制。麻黃、桂枝負責把體表的寒氣趕出去,而生石膏則能清掉體內的熱氣。中醫師提醒,這種強效發汗劑可不是隨便喝的,一定要在有經驗的中醫師指導下使用,特別是現在台灣夏天這麼熱,如果自己亂喝可能會造成過度發汗反而傷元氣。
在台灣的臨床應用上,大青龍湯不只用在感冒,有些中醫師也會用它來治療過敏性鼻炎或是氣喘發作。不過要特別注意的是,這帖藥性質比較峻烈,孕婦、小孩或是身體虛弱的人要謹慎使用。現在很多中藥行都已經把大青龍湯做成科學中藥粉,方便現代人服用,但效果跟傳統煎煮的還是有差,真的嚴重的時候還是要找中醫師把脈問診比較保險。
最近天氣變化大,身邊好多朋友都感冒了,大家是不是也常聽到「大青龍湯」這個中藥方呢?什麼時候該喝大青龍湯?這些症狀最適合,今天就來跟大家分享我的經驗談。這帖藥在台灣中醫界很常見,但可不是隨便什麼感冒都能喝喔,要用對時機才會有效!
大青龍湯主要適合「外寒內熱」的狀況,簡單來說就是身體外面覺得冷、裡面卻很燥熱的那種感冒。像我上個月就是這樣,明明發燒到38度多,卻一直覺得冷到要蓋厚被子,喉嚨又痛又乾,這種時候喝大青龍湯就特別有效。中醫師說這是因為它能同時解表寒、清裡熱,一帖藥搞定兩種問題。
適合喝大青龍湯的症狀對照表:
症狀表現 | 適合程度 | 備註 |
---|---|---|
發燒但怕冷 | ★★★★★ | 最典型適用症狀 |
喉嚨痛、口渴 | ★★★★ | 體內有熱的表現 |
頭痛身痛 | ★★★ | 伴隨感冒常見症狀 |
無汗或汗少 | ★★★★ | 表寒未解的關鍵指標 |
咳嗽痰黃 | ★★ | 需搭配其他藥方 |
不過要特別提醒,如果是老人家或體質比較虛弱的人,用大青龍湯要更小心。我阿嬤之前感冒,症狀看起來很像,但中醫師說她年紀大、元氣不足,改用桂枝湯加減比較安全。還有啊,這帖藥發汗力強,喝下去要記得保暖,我上次喝完半小時就開始微微出汗,這時候千萬別吹到風,不然反而會更嚴重。
現在很多中藥房都有現成的大青龍湯科學中藥粉,方便是方便,但最好還是先給中醫師把脈確認體質。我有次自己去買來喝,結果症狀沒完全對到,反而覺得更不舒服。後來學乖了,寧願多花點時間掛號,讓專業的來判斷最保險。
最近天氣變化大,感冒咳嗽的人變多了,很多人都在問「大青龍湯怎麼煮?老中醫傳授正確煎煮法」。這帖中醫經典方劑對於風寒感冒特別有效,但煎煮方法不對效果可是會大打折扣的。今天就來分享老中醫傳承下來的正確煮法,讓大家在家也能輕鬆熬出藥效十足的大青龍湯。
首先準備藥材很重要,大青龍湯的主要成分有麻黃、桂枝、杏仁、甘草等,建議到信譽良好的中藥行購買。老中醫特別提醒,麻黃這味藥需要先煎去沫,這樣才能避免引起心悸等副作用。以下是詳細的藥材份量和處理方式:
藥材名稱 | 用量(錢) | 特別處理方式 |
---|---|---|
麻黃 | 3 | 先煎去沫 |
桂枝 | 2 | 洗淨即可 |
杏仁 | 2 | 去皮尖 |
甘草 | 1 | 炙過較佳 |
煎煮時建議使用砂鍋或陶瓷鍋,千萬不要用鐵鍋或鋁鍋。水量要淹過藥材約3公分,先用大火煮滾後轉小火慢煎。老中醫傳授的秘訣是,第一次煎30分鐘後倒出藥汁,再加入適量水進行第二次煎煮20分鐘,最後將兩次藥汁混合均勻。這樣才能充分提取藥材的有效成分。
特別要注意的是,大青龍湯性質偏溫熱,適合風寒型感冒,如果是喉嚨痛、發燒的風熱感冒就不適合了。服用時最好在飯後1小時,避免刺激腸胃。老人家和小孩用量要減半,孕婦則不建議服用。煎好的藥汁最好當天喝完,不要隔夜存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