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網路上突然流行起「一坤年」這個詞,其實就是指兩年半的時間啦!這個梗最早是從某位直播主的口頭禪演變而來的,現在已經變成網友們用來計算時間的新單位,特別是在討論一些需要長期堅持的事情時,用「一坤年」來形容就特別有感覺。
說到長期堅持,像是追劇、健身或是學習新技能,用「一坤年」來規劃就蠻實際的。比如說你想把英文練到流利,與其說「我要學好英文」,不如設定個「一坤年計畫」,這樣時間夠長又不會太遙不可及。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一坤年目標給大家參考:
目標類型 | 一坤年可以達成的程度 | 建議執行方式 |
---|---|---|
語言學習 | 從零基礎到日常對話流利 | 每天1小時沉浸學習 |
健身塑形 | 體脂降5%+明顯肌肉線條 | 每週4次重訓+有氧 |
專業技能 | 考取中級證照或接案能力 | 線上課程+實作專案 |
儲蓄理財 | 存到第一桶金(30萬) | 每月固定存1萬+投資 |
在數位娛樂方面,一坤年也足夠讓你看完好幾輪熱門影集了。像有些網友會開玩笑說「追這部劇的更新都要一坤年」,就是指那些更新超慢的經典劇集。現在串流平台這麼多,要追完所有想看的內容真的需要好好規劃時間,不然一坤年過去可能都還在補舊番。
科技產品的使用週期也常被拿來用一坤年計算。像是車用音響系統,論壇上就常看到車主討論:「這台主機用了一坤年就開始當機」、「衛星收音機撐不到一坤年就訊號不穩」之類的。這時間長度剛好是很多人換設備或升級的週期,難怪會變成網友們的計時新寵。
其實一坤年這個概念最有趣的地方在於,它讓長期目標變得沒那麼可怕。比起說「我要做三年」,說「撐過一坤年就好」感覺壓力小很多。而且兩年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正好是養成習慣或見證改變所需的時間。下次當朋友問你「這個要學多久」,不妨回他「大概一坤年吧」,保證讓對話更有趣!
最近「一坤年到底是多久?台灣網友熱議時間單位」這個話題在PTT和Dcard上超夯,原本以為是什麼高深的物理學概念,結果發現是來自中國明星蔡徐坤的粉絲梗!這個網路用語其實是「兩年半」的意思,因為蔡徐坤有首歌叫《Wait Wait Wait》剛好錄製了兩年半,粉絲就戲稱這段時間為「一坤年」,現在被網友拿來當成搞笑時間單位在玩。
台灣鄉民們對這個新梗反應超有趣,有人說:「原來我跟前任交往了一坤年又三個月,難怪會分手(笑)」還有人開玩笑計算:「一坤年=2.5年=30個月=912.5天,這樣我媽催婚就可以說『再給我一坤年考慮』」。不過要注意喔,這個單位完全是非正式的搞笑用法,千萬別用在正式文件上啊!
下面整理幾個常見的網路時間單位對照表,讓大家更好理解:
網路用語 | 實際時間 | 來源梗 |
---|---|---|
一坤年 | 2.5年 | 蔡徐坤錄歌時間 |
一爽 | 6.4億天 | 鄭爽日薪208萬梗 |
一菊 | 7.5小時 | 花蓮縣長徐榛蔚質詢時間 |
一郭台銘 | 0.0000001秒 | 鴻海股票波動時間單位 |
其實這種創意時間單位在台灣網路圈早就不是第一次出現,像是之前流行的「一頓飯時間」(約30分鐘)、「一個韓總機講話時間」(高雄市長韓國瑜的馬拉松式發言)都讓人會心一笑。現在年輕人聊天要是突然冒出一句「我上次去日本已經是0.4坤年前的事了」,別懷疑,他們真的不是在講什麼天文數字啦!這種網路文化的演變真的很有趣,不知道下次又會出現什麼新的時間單位梗呢?
最近在網路上常常看到「一坤年」這個詞,為什麼大家都在講一坤年?這個梗的由來解析其實跟中國藝人蔡徐坤有關。這個詞最早是從B站(嗶哩嗶哩)的鬼畜影片開始流行起來的,因為蔡徐坤在2019年的一段自我介紹影片中說「練習時長兩年半的個人練習生」,結果被網友惡搞成各種版本,後來就演變成用「一坤年」來代指兩年半的時間。
這個梗之所以會爆紅,主要是因為網友們的創意實在太有趣了。大家把「一坤年」用在各種場合,像是計算時間、比較事物,甚至拿來開玩笑說「我已經工作一坤年了」之類的。這種幽默的用法讓「一坤年」迅速在網路上傳開,成為一個流行的網路用語。
下面整理了一些「一坤年」的常見用法和對應的時間長度:
用法 | 對應時間 | 範例 |
---|---|---|
一坤年 | 2.5年 | 我養這隻貓已經一坤年了 |
半坤年 | 1.25年 | 這支手機用了半坤年還很順 |
兩坤年 | 5年 | 我們交往兩坤年紀念日要到了 |
其實這種網路用語的流行也反映了現在年輕人的幽默感,大家喜歡用輕鬆的方式來表達時間概念。而且「一坤年」這個詞本身就帶點戲謔的味道,用在日常生活對話中會讓人會心一笑。不過要注意的是,這個詞畢竟是從惡搞影片出來的,使用時還是要看場合,避免在正式場合或對不熟的人使用,以免造成誤會。
隨著時間推移,「一坤年」這個梗也衍生出不少變體,像是「坤度」(用來衡量時間的單位)、「坤化」(指某件事被惡搞的過程)等等。這些創意用法讓原本單純的網路梗變得更加豐富有趣,也讓「一坤年」這個詞在網路文化中留下了獨特的印記。
最近網路上「坤年」這個詞突然紅起來,很多台灣網友都在問如何計算一坤年?簡單公式教你換算。其實這個概念源自中國歌手蔡徐坤的粉絲圈,後來被網友拿來當作時間單位玩梗。今天就來教大家怎麼換算這個有趣的時間單位,保證看完秒懂!
首先要搞清楚「一坤年」的定義,根據網路迷因的共識,一坤年 = 2.5年。這個數字是怎麼來的呢?原來是蔡徐坤當初在選秀節目說「練習時長兩年半」,結果被網友拿來當作計時單位啦!下面直接給大家超簡單的換算公式:
時間單位 | 換算成坤年 |
---|---|
1個月 | ≈0.033坤年 |
半年 | 0.2坤年 |
1年 | 0.4坤年 |
2年半 | 1坤年 |
5年 | 2坤年 |
實際應用時,只要把你想換算的時間(以年為單位)除以2.5就搞定啦!比方說你養的貓咪已經3歲了,那就是3÷2.5=1.2坤年。這個算法在PTT和Dcard上都被網友拿來開玩笑,像是「我跟女友交往已經0.8坤年了」、「這部手機用了1.5坤年該換了」之類的。
要注意的是,這個單位純屬娛樂性質,千萬別用在正式場合啊!不過拿來跟朋友開玩笑倒是很適合,畢竟現在年輕人聊天都愛用這種網路梗。像是有網友就說「等疫情結束都不知道要幾個坤年」,或是「我上次出國已經是2坤年前的事了」,聽起來就很有親切感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