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亞傑(J· Piaget)認為兒童的道德發展可分為「他律期」與「自律期」兩個階段,而七歲以前的兒童通常是處於他律時期。下文將以此觀點來談論幼兒的道德發展。
「假裝我是…,假裝你是…」孩子玩不膩的扮演遊戲,對於認知力的提升、情緒的紓解、豐富詞彙量和想像力,都有正向幫助,更是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
上小學之後,孩子進入結構化的學習,要學注音、國字、數學等課程,還有作業和考試,這是與幼兒園截然不同的學習要求,關鍵的第一年,該如何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建立良好的學習節奏呢?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透過視、聽、嗅、味、觸覺等感官知覺來探索世界。所以,寶寶對於新鮮事物,必定會聞一聞、摸一摸、嚐一嚐;寶寶每多看一個新的東西、每多聽到一個新的聲音,都將成為他的經驗….
我們可以將兒童道德發展的目標分成三方面來談。首先,嬰幼兒的行為是完全不受社會規範約束的,因為他們根本不知道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因此,每一位父母最先面臨的是建立行為規範的問題,即︰如何以最有效的方法,使兒童的行為逐漸符合社會生活的需要。其次,我們希望這些行為規範能成為幼兒們自我控制系統(或說是道德意識)的一部分,在沒有任何外力監視的情況下,仍然遵守這些規範行事。換句話說,第二個目標是希望能促進內化的歷程。第三個目標是希望能培養幼兒獨立判斷的能力。理想中,我們固然希望下一代具有根深蒂固的自製力及道德意識,但是我們卻不希望其道德意識是建立在盲目的熱情及被動的基礎上。尤其是在今天這個各種價值雜陳且變遷迅速的社會中,我們希望道德發展的最終目標,是培養獨立判斷能力,使下一代不僅是傳統的侍從,而更能在建立越發合理、完美的未來社會上,產生推動的力量。
「假裝我是…,假裝你是…」孩子玩不膩的扮演遊戲,對於認知力的提升、情緒的紓解、豐富詞彙量和想像力,都有正向幫助,更是成長過程中很重要的環節。
上小學之後,孩子進入結構化的學習,要學注音、國字、數學等課程,還有作業和考試,這是與幼兒園截然不同的學習要求,關鍵的第一年,該如何培養正確的學習態度、建立良好的學習節奏呢?
寶寶從出生開始,就透過視、聽、嗅、味、觸覺等感官知覺來探索世界。所以,寶寶對於新鮮事物,必定會聞一聞、摸一摸、嚐一嚐;寶寶每多看一個新的東西、每多聽到一個新的聲音,都將成為他的經驗….